强化学生解力学题的思维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1

强化学生解力学题的思维能力

曾记艳

河南省商城县钟铺高级中学曾记艳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要教好力学应注意以下方面:重视力学概念、规律教学,同时将重点放在力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上,增强学生力学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解题过程是“获取信息、思维启动、思维逻辑、思维深化”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解题上,应按照“明确对象、弄清概念、运用规律、设疑点拨”四个方面进行。

一、仔细审题,明确研究对象,联系图景,进行逻辑思维分析

力学习题有的是一个物体,有的是两个或多个相关联的物体。从物理过程来看,有的给出部分,有的给出全部。认真审题就是要实现几个转换:

1.个别向一般转换。力学解题开始应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代入运算时统一用力学的国际单位制,解题结束后应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2.研究对象的实体向物理图景转换。宏观物体(大到天体)有做匀速运动的,也有做变速运动的。对题目给定的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思维,形成一定条件下的清晰的物理图景,有趣的物理图景促进学生的注意力转移,情感与图景贴近,达到情景结合,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启动。

3.物理过程向物体的状态转化。在力学范畴内,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和非平衡状态。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由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决定,学生对物理过程和物体所处状态的了解,减少了解题的盲目性。

4.已知条件向解题目标转换。力学解题目标一般包括:画出研究对象的示意图。在图上进行受力分析,标出物体在各个时刻的状态、位置,运用的物理规律、公式的物理量等。

5.文字叙述向示意图形转换。在根据题意画出的图上标明受力情况(按重力、弹力、摩擦力顺序思考),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状态,也用符号标出。学生通过画图对物理图景有了直观了解,触景生情,增强了解题信心。

二、理解概念,注重认知,展开想象,发散思维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严格的科学界定。同一物理概念在不同的物理学识水平阶段严密的程度不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思维混乱,解题注意分配不合理。为此应引导学生强化以下方面意识:

1.增强物理概念的物质意识。应充分利用实验或学生生活积累的已有经验,把物理概念建立在充实的物质基础之上。

2.强化物理概念的界定意识。速度与加速度二者仅一字之差,都是力学中的重要物理量。一些认知水平较差的学生把速度与加速度归结在一个“光环”上,认为速度为零,加速度必为零;在这里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与运动状态变化快慢是速度与加速度的界定。速度和速率、功和功率、动能和动量、重量和质量等也都是一字之差,但它们的物理意义却不相同。功和能的单位相同,前者是过程量,后者是状态量,它们也有严格的界定。学生树立界定意识可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有利于增强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

3.培养创造思维意识。力学解题时应设计双向思维,给学生创造了发散思维的条件。

三、运用物理规律,了解范围、信息

中学学习的力主要有:牛顿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一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常把物理规律成立的条件及适用范围置于思维盲区,需要对已建立的解题信息加以选择:①根据物理过程选择规律;②从已知条件选择物理规律;③从解题结果检验物理规律选择的合理性。

四、设疑开拓,点拨解惑,由此及彼,深化思维

教材上的力学习题是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从中获取了探求知识的方法,思维敏捷;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解题一旦受阻,思维停滞,需要点拨才能展开。通过“设疑→点拨→探究→解惑”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新的层次。

在力学解题中增强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必要条件。在力学解题全过程中有计划、有目标、由简到繁、循序渐近、反复多次地引导学生自己实践,是提高力学解题效益的充分条件,可以排除学生力学习题难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