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及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及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李春英苏红张晶苏莉芬

(黑龙江省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大庆163312)

摘要:本文基于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的角度,对药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建立了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促进校企开展深度合作,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药学专业校企合作课程体系质量评估体系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16号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学校教学改革,自2010年以来,我校在药学专业实施了校企合作,有针对性的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药学专业在紧扣大庆油田企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共同论证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结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的考核标准,构建了“平台+方向”的课程体系。

1建立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

课题组以医院药学方向和药物制剂方向共同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开发平台的依据,以两个职业方向各自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开发职业方向课程的依据。平台课程由人文-化学-医学-药学相关课程组成,职业方向课程则是直接以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要求进行设计。遵循“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并重”的原则,根据专业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定位,依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知规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与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1.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将化学基础知识与医学基础知识前后贯通,相互铺垫,为两个职业方向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打好基础,同时注重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的教育。以人文社科课、化学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技术课设计药学专业平台课程理论教学体系,以两个职业方向所需要的专业应用知识构建两个不同职业方向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最终构建了由人文社科-化学-医学-药学知识形成的理论教学体系。人文社科课贯穿于药学教育全过程,以提供学生必备的计算机、英语知识、基本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化学基础课以提供学生化学机构、基本性质、分析方法并为后续课程提供操作技能支撑为目标设计教学;医学基础课以提供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并为后续课程提供医学理论支撑为目标设计教学;专业课以医院药学和药物制剂两个方向所需职业能力开发设计;专业应用课以服务于两个方向分别所需职业能力开发设计。药学专业理论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1.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依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知规律,按照能力、技能的形成过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构建了“认知实习-化学、医学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课间见习-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毕业顶岗实习”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医院、制药企业参观培养学生的职业感知;化学、医学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并为后续实训课程奠定基础;专业技能实训与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实训技能为目标设计教学;根据医院药学和药物制剂不同职业方向所需职业能力设计课间见习与顶岗实习。

2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结合药学专业办学特色,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评学评教,与行业合作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在学校教学督导组的指导下,实施对本专业各教学环节的全程监控。通过建立听课评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和用人单位评价制度,采取教学检查、教学反馈、督导评价、教师评学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1教学质量监控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对“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课程体系构建、校内教学、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就业情况”六个方面进行质量监控,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2.2教学质量评价

建立由督导室、教务处、系部和学生四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每学期组织两次评教、评学活动,通过教师和学生互评,及时找出教与学中存在的不足,促使双方整改,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评价主要通过座谈会和填涂评议卡,对任课教师为人师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书育人、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纳入教师年终量化考核。

2.3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建立由用人单位、学生及麦可思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每年开展一次毕业生质量调查,及时了解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及第三方满意度,全面了解人才培养的质量。

2.4考试考核制度:学生学习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有课程均应参加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必修课、限选课考核成绩的评定采用百分制,跨学期课程按学期分别计算,考核不合格者,可通过补考获取学分。任选课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考核不合格,不安排补考,允许重修或改修。课程考核的形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的工作作风及实践操作技能,终结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性考核方式包括出勤、提问、作业、实验实训、阶段考核、病例分析、撰写论文和综述等,终结性考核是在课程结束时通过笔试的方式进行。毕业考核:顶岗实习结束后,在学校按照毕业考核方案的要求,进行药理学和药物制剂技术两门课程的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按时毕业。

综上所述,建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及质量评估体系,目的是切实可行的满足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与医院及药厂联办办学,真正促进校企双方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了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2012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课题名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构建与实施,课题编号GZC12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