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009年黑龙江省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2

2004年-2009年黑龙江省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宋婧孙兆丹黄鹤高士锐张世婷王晗

宋婧孙兆丹黄鹤高士锐张世婷王晗(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150020)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11-046-02

【摘要】为了解黑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发病水平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腮防治策略、加速控制流腮流行提供科学依据,对黑龙江省2004年~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2004年~2009年黑龙江省共报告流腮病例3005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14/10万。黑龙江省流腮全年均有发病,但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在4~7月和11月~次年1月。12月和6月是发病最多的月,13个地市都有流腮病例发生,全省流腮病例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人群,2岁以下儿童流腮发病较少,10~组发病最多。在保持高水平腮腺炎疫苗常规免疫的同时,提高腮腺炎疫苗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另外要进一步加强流腮疫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及时处理疫情,防止流腮疫情的爆发,从而达到控制流腮流行的目标。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可引起爆发。在全面加强防控措施的同时,对黑龙江省流腮疫情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为更加有效地预防流腮提供参考依据,现将2004年-2009年黑龙江省流腮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流腮发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资料。

2统计分析将流腮疫情资料输入计算机,用Microsoft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作图。

结果

1流行概况

2004年-2009年,全省共报告流腮30056例,2004年-2007年流腮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6.4779/10万上升到2007年的21.5406/10万,发病数从2430例增加到的8235例,而2008年-2009年流腮发病有逐年递减趋势,年发病率分别为13.847/10万、11.600/10万,发病数分别为5295例、4437例。黑龙江省2004年-2009年流腮发病情况见图1。

图12004年-2009年黑龙江省腮腺炎发病率和发病数

2流行特征

2.1时间分布

黑龙江省流腮全年均有发病,但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在4-7月和11月-次年1月。12月和6月是发病最多的月,各月别发病情况见图2。

图22004年-2009年黑龙江省腮腺炎月分布

2.2地区分布

流腮发病呈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的状态,全省13个地市都有流腮病例发生,但不同地区流腮发病率不同,在人口较密集的地区流腮发病率相对高,2004年-2009年,全省共报告流腮30056例,病例数最多的前5个市依次是哈尔滨市(11392例)、大庆市(4148例)、齐齐哈尔市(2211例)、牡丹江市(1962例)、鸡西市(1721例)。2004年-2009年平均发病率水平较高的前5个市(地区)依次为大兴安岭地区(44.66/10万)、大庆市(25.83/10万)、黑河市(19.54/10万)、哈尔滨市(19.15/10万)、双鸭山市(16.23/10万)。

2.3年龄分布

从全省流腮发病年龄构成来看,2004年-2009年,全省流腮病例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人群,占总病例的92.584%。2岁以下儿童流腮发病较少,从2-组开始,发病人数逐渐增多。10-组发病最多,10602例,占总病例的35.27%;其次是15-组,2168例,占总病例的11.36%,2004年-2009年黑龙江省流腮发病年龄构成分布见图3。

图32004年-2009年黑龙江省腮腺炎年龄构成

2.4职业别分布

2004年~2009年,不同人群中,学生发病最多,占总病例的75.15%。此外是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占总病例的11.76%和6.49%。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由于其以腮腺肿大为特征,可侵犯睾丸、卵巢等各种腺组织,或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它也是脑炎、睾丸炎的致病因子,其并发症等可引起耳聋、视力下降、不育等后遗症,因此应高度重视其防治工作。

其发病时间分布表明,黑龙江省流腮在4-7月和11月-次年1月有2个发病高峰。与北京、天津地区流腮发病高峰月为10月至次年1月,四川省和珠海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月为4至7月[1,2]等有相似之处。但不同地区或气候条件对流腮发病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黑龙江省2004年-2007年流腮发病是呈逐年上升趋势,而2008年-2009年流腮发病有逐年递减趋势,其发病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和托幼儿童,这与学生和托幼儿童相互之间接触频繁;腮腺炎病毒以飞沫传播为主、污染唾液的衣服、食品、玩具均可传播;感染机会相对较多有关。因此,防制措施应重点针对中小学生和托幼儿童,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加强监测,建立建全疫情报告制度,对有效控制疫情有着重要意义。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但是,黑龙江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以往未将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由于大多数地区腮腺炎疫苗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接种,人群接种率处于较低水平,未能建立免疫屏障。2008年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后,仅有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的儿童在18月龄免费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减毒活疫苗,我省其他十一个市(地)在18月龄免费接种麻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人群的高度免疫水平。因此,应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和实施方案,针对重点人群开展腮腺炎疫苗普种,使人群能够达到高度的免疫水平,以切断腮腺炎病毒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段彩玲,黄利群.1990~2003年珠海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5):960.

[2]梁莉,王进,许红军,等.1997~2002年四川省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20(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