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直接和常规药敏试验的应用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直接和常规药敏试验的应用解析

徐姗姗

徐姗姗

商丘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目的:对应用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两种方式对血液标本实施细菌检验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者所采集的血液标本120份,随机分为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平均每组60份。采用常规药敏试验方式对研究一组血液标本进行细菌检验;采用直接药敏试验方式对研究二组血液标本进行细菌检验。结果:研究一组G-杆菌和G+球菌药敏检查符合率与研究二组基本相当,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两种方式均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液标本细菌检验方式,两种检测方式的符合率非常接近,在临床上均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常规药敏试验;直接药敏试验;血液标本;细菌检验

【中图分类号】R93-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1-076-01

随着近年来临床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现象的增多,和抗生素类药物敏感性发生的不断变异,细菌感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难度明显增加[1]。细菌鉴定法实际检验过程中应用的合理度,对抗生素类药物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性作用[2]。本次对应用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两种方式对血液标本实施细菌检验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性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所采集的血液标本120份,随机分为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平均每组60份。研究一组患者细菌感染类疾病患病时间1-12天,平均患病时间(5.1±0.5)天;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46.7±1.5)岁;患者体重43-76kg,平均体重(55.7±1.6)kg;研究二组患者细菌感染类疾病患病时间1-11天,平均患病时间(5.3±0.4)天;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6.9±1.6)岁;患者体重45-78kg,平均体重(55.8±1.5)kg。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直接药敏试验方式对研究二组血液标本进行细菌检验,具体步骤包括:从全自动血培养仪中麻将样本取出之后,采用无菌注射器对部分样品进行抽取,并将其置于无菌离心管中,在1500rpm的离心机内进行离心处理5min左右。吸取管内上层清液,置入到另一个离心管中,在3000rpm的离心机内进行离心处理15min左右,再将上清液丢弃,采用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对沉淀物进行洗涤处理,反复进行3次以上,收集细胞黏液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处理,在显微镜下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观察。常规菌接种到MH-平板,用无菌拭子进行涂抹,并保证均匀,贴上药敏纸片。革兰阳性球菌(G+)呈链状,以MH+羊血平板,初步药敏试验,根据所得结果对酶试验进行选择,最后对菌液浓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达到6.2×102cfu/L涂到综合板上,并实施药敏试验和细菌鉴定操作[3]。采用常规药敏试验方式对研究一组血液标本进行细菌检验,主要步骤为:同样在无菌环境中,抽取样本接种于平板,放置于35摄氏度条件下,用浓度为5%的CO2孵箱中孵育处理24h左右,革兰染色。根据结果选择相应的酶试验方法。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的G-杆菌和G+球菌药敏检查符合率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一组G-杆菌和G+球菌药敏检查符合率与研究二组基本相当,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表2。

3讨论

细菌感染性疾病,目前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对细菌感染进行控制,病情会发展成为败血症或菌血症等严重疾病,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4]。从近年来的临床相关药敏检验结果调查情况来看,在疾病用药治疗的合理性上,抗生素类药物应用不合理的情况广泛存在,且非常严重,在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上普遍滥用的情况下,细菌产生多种耐药性的可能性明显加大,甚至出现其他一些感染类的严重并发症,菌血症、败血症等疾病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几种,会使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下降。如果能够使相关细菌鉴定分析和药敏试验检测的方法和结果进行显著改善,使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及时准确,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为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科学用药提供依据[5]。从检测学方法的角度来看,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是较为常用的两种方法,后者可对血液标本进行直接检测,相对便捷,与常规药敏试验检测的符合率通常情况下在结果方面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6]。

参考文献:

[1]陈欢欢,文怡,刘根,等.焰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中应用分离胶试管的方法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5):156-157.

[2]田月如,阮斐怡,刘红,等.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直接鉴定药敏试验[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1,12(3):220-224.

[3]吴绍莲,胡辛兰,池春燕.血培养常见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2):138-140.

[4]朱小妮,沈红良,肖红,等.API鉴定系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2):295-296.

[5]黎海东,谢文锐.细菌鉴定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17(5):955-957.

[6]李慧.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