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对于高血压防治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行为干预对于高血压防治的临床观察

曾繁照

曾繁照(湖北省宣恩县高罗卫生院445514)

【摘要】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健康防治的临床观察。方法将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干预组40例,干预组在维持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不同程度、不同问题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而对照组在维持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常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相关饮食、运动疗法,还有血压的监测结果上,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对高血压防治有积极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了解高血压,自主进行健康管理,提高治疗效果,保持血压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行为干预高血压防治临床观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可以影响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结果可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27万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与1991年资料相比较,患病率上升了31%。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2%、24.7%、6.1%,依然很低。笔者对我院7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行为干预,效果良好,现汇报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选取近半年来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58~75岁,平均68岁;高血压病史5~30年;其中有13例患者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5例合并高血脂,6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冠心病。对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60~73岁,平均64岁;高血压病史7~33年;其中有9例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疾病,4例合并高血脂,4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冠心病。两组一般情况、病史及合并症情况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将75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干预组40例。对照组在进行药物控制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行为干预,指导患者监测体重、血压,同时控制盐分及油脂的摄入,缓解患者紧张心情,制定运动计划,帮助控制血压稳定。①健康教育:对75例患者每月进行一次健康讲座,并有专家针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健康问答,发放健康手册,宣传高血压病健康知识。②控制盐分:钠盐摄入过多的可引起体内水与钠潴留,致使血管平滑肌肿胀,进而血管腔变细,血流阻力增加[2],加重心脏及肾脏负荷,加重体内钠潴留,最终血压升高。在某些钠摄入量很低的人群,比如爱斯基摩人等,几乎没有发现高血压病例,而日本人约有1/3患有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钠盐摄入量为每人6g/日,我国钠盐摄入量标准为10g以下。这些均可证明,控制盐分的摄入,可以有效地稳定血压,缓解病情。③其他饮食控制:研究表明,高蛋白质可以造成血压升高,动物和植物蛋白质均可以升高血压。饱和脂肪酸或者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较高也属于升压因素。饮酒量与血压数值,尤其是收缩压呈线性相关,数据表明,每日饮酒量大于50g乙醇的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升高。④体重控制与运动: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中药危险因素,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约有1/3有不同程度肥胖,血压与体重指数呈显性正关系。成年人因锻炼少,体力活动不足导致体重增加,是造成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经证实,运动是高血压病的有效辅助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心血管适应能力、改善血液循环、稳定血压。⑤稳定情绪:许多疾病发展,精神因素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1]。精神紧张可以引起血液中儿茶酚胺类激素升高,造成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头部及肌肉血流量增大,心脏供血减少,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可以导致心血管功能性及器质性病变。因此,缓解精神紧张也是控制血压、防止血压升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3、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高血压防治内容认知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效果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高血压防治内容认知情况比较(表1)

由表1可见,行为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对高血压防治内容认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行为干预后4个月,干预组患者认知情况提高,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熟悉程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对高血压防治内容认知情况比较(%)

注:经统计学处理,与干预前相比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干预组与对照组降压效果比较(表2)

由表2可见,干预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降压效果比较(%)

注: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降压效果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高血压早期无明显病理改变,高血压控制不理想,心脏、脑、肾脏及血管是主要受累器官。高血压病理生理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心脏和血管,长期压力负荷增高,血液中儿茶酚胺类及血管紧张素Ⅱ等生长因子可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及间质纤维化,进而引起心脏的左心室肥厚和扩张,此时称为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最终引起心力衰竭甚至猝死。长期高血压可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进而微血管瘤形成,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脑出血。高血压也可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硬化斑块破裂可导致脑血栓形成,引起脑梗死。长期持续高血压也可导致慢性肾衰竭,生理上来说,肾单位数目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而高血压可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增高,引起肾小球纤维化、萎缩及肾动脉硬化,加剧肾单位不断减少,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危及生命。研究报道表明,我国高血压患者患病率不仅逐年升高,而且65岁以上老年患者患病率增高明显,但对高血压相关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治疗率、控制率反而下降[3]。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倡低盐低脂饮食,鼓励体育锻炼,缓解患者精神紧张情绪,从生理、生活、饮食、运动及心理等多个方面帮助患者控制血压,增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监测意识,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推迟或防止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达到高血压防治的目的。本临床观察表明,经行为干预,干预组降压效果显效65.0%、有效27.5%,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患者血压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贾伟廉.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8—9.

[2]刘国树.高血压防治200问[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65—66.

[3]胡辉和.常山县农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调查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3):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