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出路何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0-20
/ 2

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出路何在

王柱华仇满平

王柱华仇满平(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镇政府)

摘要:本文主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原因对策

1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

建国以来,我国在促进和调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多以政策倾斜、经济扶持为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实施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大联合战略,用经济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由原来的“输血方式”逐步向“造血方式”转化,国家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下定决心,下大力量改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面貌,并且为此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仍旧相当缓慢。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进程裹足不前呢?笔者认为主要受缚于以下几个原因:

1.1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思想解而不放。我们常说贫穷和愚昧是一对孪生姐妹,思想落后导致贫穷,贫穷又使思想极其落后,周而复始,形成一种恶循环,最终只能导致经济上更加贫穷、思想更加落后。纵观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有将近2/3的地区是因为思想落后、观念陈腐而导致的,这种经济发展与思想落后的矛盾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表现的日趋尖锐。

1.2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多种具体条件的制约。这类地区我们可以将它形容为“穷山恶水”,在这里往往没有一个具有竞争能力的拳头产品或支柱产业,再加上交通闭塞,经济信息不灵,人们已经习惯于望着光秃秃的山头、干涸的河流,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尽管其中不乏有凌云之士,但因为没有赖以发展的资源、资本,人们也只能“望钱兴叹”自认其命了。

1.3经济欠发达地区缺少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这也是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在市场经济的无情和有情面前还是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们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敢面对残酷的竞争,缺乏应对市场经济的经验,不懂得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敢根据已往的经济发展对未来经济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1.4经济欠发达地区引资、融资困难,发展后劲不足。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处在我国工业化由沿海到内陆渐进过程的末端,因而在投资环境、引资融资理念、投资效益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再加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以及资金的逐利本性,导致资金大量向县域范围以外转移,造成县域经济“失血”。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长期处于赤字状态,对基础设施建设无力大规模投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基础社会服务设施普遍呈现低水平状态。

2针对以上这些原因,我们可以找出相应的脱贫对策

2.1实现思想上真正的彻底解放,走出自我封闭的牢笼。尽管这是一个很漫长、很曲折的过程,但如果要使经济欠发达地区从根本上走出目前的窘境,不彻底改变旧观念的束缚是不行的。但思想上的改造又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部门要为此做出很多细致、耐心而周到的工作,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或者组织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到开放地区感悟一下改革带给人们带来的活力。只有让农民通过“眼见为实”的具体实例,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时,才会在他们的思想上激起强烈的震憾。与此同时,要积极鼓励那些有灵活头脑的先进分子,用他们的超前思维和新的思想理念,带动其它人转换脑筋、转变观念,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精神和物质上的“共同富裕”。

2.2制定刚性政策,敦促资源匮乏地区经济的发展。针对自然资源条件、地理位置处于劣势的地区和无资源可以挖掘的地区,国家和政府除了可以搞移民脱贫外,还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当地农民走出去,进行劳务输出,凭借大山人固有的勤劳朴实,充分利用劳动力的资源优势,进入劳务市场,从而利用这部分资金改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面貌。

2.3以政府为主体,加强经济分析和预测,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短时间内,在广大农民还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之前,作为兼有行政和和经济管理双重职能的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指导、服务的功能,优化环境,创造条件,同时要引导农民在正常的市场轨道上运行。这其中既包括进入市场前的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培训,对未来经济发展态势的正确分析;还包括进入市场以后敢于承担风险、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心态的调试。

在农民思想逐渐解放以后,在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同时,加上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经济模式来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

其一,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这是未来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类型很多,分布很广,发展很快,显示出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其基本特点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每个农户都是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职责是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性服务。农民需要什么服务,就办什么专业合作社,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等合作制的基本原则,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发展专业性联合社和区域联合社、自上而下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纵横交错的合作社体系。

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联合起来进入市场,扩大农村市场主体的规模。从千家万户自发地闯市场转向专业合作社,并有组织地开拓市场。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又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其二,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既要着眼当前,建好四大支柱产业,又要放眼长远,从深层次着手,健全四套运行机制,保证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新的飞跃。

四大支柱产业是:①培植主导产业。建设农产品商品基地,是推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②发展龙头企业,要打破行来地域,所有制界限,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特别要注意做到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与涉农的老企业挖掘、改造、扩建相结合,与促进乡镇企业联合,与小镇建设相结合,走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路子。③完善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以集贸市场为基础,专业市场为骨干的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大开放的市场体系。④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建立健全信息、技术、物资、融资、运销、良种繁育等六大体系。

四套运行机制是:①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促使产业链条结成利益共同体。产业化的实质是利益一体化,合理分配利益是产业化的“生命线”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其核心是企业让利给农民。②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机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③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增强实力。④建立健全宏观调控机制,保证农业产业化顺利实施。

2.4围绕“三农”问题,推进“三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三化”,即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首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大中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着力抓好质量与标准建设,形成基地,创出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其次,加快推进工业化。推进工业化应坚持存量优化和增量调整,做到信息化与工业化协同发展,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再次,扎实推进农村城镇化。引导民营资本、工商资本等投资城镇建设,增强城镇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以此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总之,不论是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还是发展农业产业化,都必须结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模可大可小,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脱贫致富,不断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仲平.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思考[J].天府新论.2006.(6):58.

[2]陈祖海.发展县域特色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J].当代经济.2006.(5):22.

[3]岳东升.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N].人民日报.200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