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2

疟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李变丽张红霞陈珊珊

李变丽张红霞陈珊珊(河南省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感染科河南洛阳471009)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304-02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经按蚊叮咬传播,临床特点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反复发作者可伴贫血和脾大。近两年我科收治疟疾病例10余例,均有疟疾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经治疗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分类和流行病学

1.1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恶性疟。

1.2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的血中有配子体的人是疟疾的主要传染源。

1.3传播媒介为按蚊,且只有对疟原虫易感、群体的数量大、生活期较长、子孢子可在其体内发育成熟的蚊种才可成为媒介。

1.4传播方式绝大多数被有传染性的按蚊叮咬后而受染。罕见的情况下经胎盘的先天性感染、输血、麻醉药成瘾的人打麻醉针时针头或注射器消毒不良等均可传染。

1.5地理分布主要为东南亚、南亚次大陆、阿拉伯半岛、几乎整个非洲、中美与南美大部。

2临床观察

2.1潜伏期以恶性疟最短,一般12天。三日疟最长,平均28天。间日疟及卵形疟平均13~17天,有些间日疟虫株潜伏期长达9个月或更长。

2.2发热

2.2.1发热开始的四、五天内,呈弛张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型,热度达39℃以上,肝脏常触及并压痛。

2.2.2间日疟与卵形疟的发热周期为48小时左右,所以隔日发热一次。三日疟为72小时,所以隔两天发热一次。恶性疟则天天发热。

2.2.3发热的时间,间日疟、三日疟与恶性疟多在上午,卵形疟多在晚上。

2.2.4典型的发热分三期,即寒战期、发热期与多汗期。

寒战期:发冷寒战骤然开始,逐渐出现口唇、甲床发绀,面色苍白,全身肌肉酸痛,全身发抖,此期共持续10分钟至两小时,而后寒战停止体温上升。

发热期:体温上升,高达40~41℃,伴皮肤发热,面色潮红,结膜充血、口渴,心悸、气促、头痛剧烈,呕吐,呼吸急促,脉速而浮,达120~150/分。高热者可出现惊厥,谵妄或昏迷。一般为4~6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部可出现疱疹,而后进入多汗期。也有长达10~24小时不退热者。

多汗期:体温急剧下降,大汗淋漓、症状缓解,呼吸脉搏恢复正常。两次热发作的间歇期内,多数患者体温正常,自己感觉良好。

2.2.5各种疟疾的发热期内,大多数患者周围血内可查见疟原虫,特别是恶性疟。发热一两周后,脾即可触及并继续增大,肝有时可触及并有压痛。肝功能可呈一过性失常。

2.3凶险性疟疾多有恶性疟引起,多见于儿童、外来无免疫力的人群及发病后未及时治疗者。最常见的为脑型疟,肝肾功能不全和严重贫血。

2.3.1精神错乱是脑型疟的先兆,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呕吐,进一步恶化可出现抽搐、昏迷、超高热,如治疗不及时可发展成脑水肿、脑疝可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

2.3.2急性肾功能衰竭后,尿量减少,故应定时检查尿量与血中尿素含量,以便早期发现肾功能衰竭。

2.3.3严重贫血常合并心力衰竭或血红蛋白尿。

2.4并发症黑尿热是恶性疟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急起寒战、高热、腰痛、进行性贫血和黄疸,尿量骤减呈酱油色。尿中有大量血红蛋白、管型、上皮细胞等。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

3护理

3.1虫媒隔离:防蚊灭蚊。

3.2休息: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病房注意通风换气,一般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

3.3饮食:发热期,能进食者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的流食或半流食;不能进食者,每日至少补充2000ml液体。

3.4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人精神、神志、尿量、尿色及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

3.5对症护理

3.5.1寒战期应注意保暖,增加盖被;发热期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体温控制在38℃以下较为合适。

3.5.2出现惊厥、昏迷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如发生脑水肿及呼吸衰竭时,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并作好相应护理,防止病人发生意外。

3.5.3病情观察对此类病人要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尤其要注意热型及伴随症状,对病情较重的病人,应注意神志的改变,头痛的程度,呕吐的性质等。

3.5.4黑尿热的护理立即停止可能诱发溶血反应的药物,严格卧床至急性症状消失,给予吸氧,应用碱性药物以减轻肾损害,贫血严重者给予配血、输血,准确记录出入量。

3.6药物治疗的护理

3.6.1使用氯喹者应特别注意观察循环系统的变化。

3.6.2服用伯氨喹啉者应仔细询问有无溶血性贫血的病史及家族史等病史,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紫绀、胸闷等症状和有无溶血反应。出现上述反应需及时通知医生并停药。

3.6.3静脉应用抗疟药时,应严格掌握药物的浓度与滴速;抗疟药加入液体后应摇匀。静脉点滴氯喹及奎宁时应有专人看护,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滴注。因上述两种药物均可导致心率失常。

4健康教育

4.1疾病预防

4.1.1管理传染源。

4.1.2切断传播途径。

4.1.3保护易感人群。

4.2疟疾知识教育

4.2.1应对患者及家属开展疟疾有关知识教育,指导病人坚持服药,以求彻底治愈。

4.2.2对疟疾高发区健康人群及外来人群,可口服乙胺嘧啶以防止发生疟疾,对1-2年内有疟疾发作史者或血中查到有疟原虫者,可在流行高峰前2个月进行抗复发治疗,常用乙胺嘧啶加伯氨喹,可有效清除疟原虫,根治带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