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改进型蚓糖液等治疗带状疱疹300余例报道

/ 1

外用改进型蚓糖液等治疗带状疱疹300余例报道

周朝席徐燕李秀波

周朝席徐燕李秀波(四川绵阳市人民医院经开分院四川绵阳621000)

【中图分类号】R75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6-038-01

本院在1997年至2010年十余年间,对收治的300余例带状疱疹病人都采用了外用改进型蚓糖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以前的外用其他药配合中医或\和西医治疗相比,疗效显著提高,后遗神经痛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325例病人中,男性132例,女性193例,平均年龄47岁(9岁—78岁),多数在50岁左右。病程2天—28天不等,单发于头面的(含眼睛角膜受累)38例,单发于躯干的115例,单发于四肢的58例(上肢略多),头面伴单侧躯干(胸或背部)及上肢发病者14例,头面伴单侧躯干(胸或背部)发病者31例,头面伴单侧躯干(胸背部同时)及上肢发病者9例,头面伴单侧躯干(胸背部同时)发病者12例,躯干伴同侧上肢发病的39例,躯干伴同侧下肢发病的7例(含会阴),躯干双侧发病的2例。

1.2治疗方法阿昔洛韦片0.3tid;维生素C片0.3tid;维生素B120mgtid;消炎痛或双氯分酸钾片25—50mg,tid;头面部或者疼痛明显者加用强的松10mg,bid×3—5天;转移因子3mg肌注,q3d。中药:银花、连翘、板蓝根各15—35克,紫草、黄芩、生地9—15克,根据不同部位和疼痛情况酌加丹皮、赤芍等。外涂改进型蚓糖液(大蚯蚓250条+白糖1两放置于密闭的磨口瓶内3小时以上,等蚯蚓全部变为白壳后,打开磨口瓶,用无菌纱布将沁出液过滤到另一无菌瓶内,然后加入庆大霉素16万单位,再加冰硼散2支,搅匀备用),每日4次,外涂皮损处。

2疗效观察

所有病例全部有效。4天内皮损结痂疼痛等局部症状明显减轻205例;6天内皮损结痂疼痛等局部症状明显减轻287例;7天及以上35例,后遗神经痛者3例(后经配合针灸理疗等治疗后痊愈)。

3研讨

带状疱疹又名缠腰火丹,是临床上多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它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属于DNA嗜神经病毒[1]。它好发于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部神经,病程2—4周[2]。皮肤表面出现水泡和神经痛是本病的典型特征。年老体弱者,神经痛更为剧烈,并且有相当多的人可能出现后遗神经痛。所以,使用有效的办法尽快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神经痛和使出现的水泡性皮损尽快结痂是治疗的关键。因为这是一个古老而多发的疾病,所以中医和\或西医治疗方法较多[3],疗效一般。笔者通过十余年的观察应用,认为:我们通过外用改进型蚓糖液,配合全身使用西医的抗病毒、对症以及中医的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止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而且费用低廉,有兴趣者不妨试试。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同道们如果能将此国医有机的、恰当的与西医结合起来用于临床,那将是人类自己的幸事。

参考文献

[1]封绍奎,雷鹏程等主编.皮肤性病学,2000年5月第一版,p71.

[2][3]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2001年4月第三版,p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