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混合痔脱出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文永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环状混合痔脱出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文永明

文永明

文永明(甘肃省静宁县双岘乡卫生院743400)

【摘要】目的对吻合器痔环切术(PPH)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脱出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50例经临床确诊的环状混合痔脱出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将患者分为两组,25例治疗组患者接受PPH手术治疗,其余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外剥内扎术治疗,分别对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共1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2%,治疗组全部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共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28%,治疗组共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1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环状混合痔脱出患者行吻合器痔环切术手术治疗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076-02

作为肛肠科发生频率较高的疾病,混合痔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保守治疗通常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外科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特就PPH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脱出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50例环状混合痔脱出患者均经临床确诊,5例贫血患者,6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13例高血压患者,13例糖尿病患者,5例患者有痔手术史。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吻合器痔环切术,患者年龄平均值为(50.2±3.6)岁,年龄范围居于25至76周岁,病程持续时间为1至20年,15例男性,10例女性,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患者年龄平均值为(50.7±3.9)岁,年龄范围居于23至77周岁,14例男性,11例女性,病程持续时间为1.5至19年,两组患者病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接受PPH手术治疗,手术进行前对患者行常规肠道手术准备,保证准备的充分性,对患者行椎管内麻醉,取患者截石体位,对肛门直肠进行常规消毒,对患者肛管行石蜡油润滑取得扩肛效果,然后将扩张器置入其中,将内筒拔除后在肛周皮肤处固定外筒,然后选择合适高度进行荷包缝合,将吻合器插入后对荷包缝线行结扎操作。使用带线器将荷包缝线引出,然后对荷包缝线进行牵拉结扎,使之与调节器螺母相吻合,然后应用压迫止血法,对出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存在出血现象需应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8”字缝合,若仍然存在吻合不良和出血现象则切除突出部分[1]。对照组患者接受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患者行骶管麻醉或者腰麻,需要密切注意保留皮桥以及痔核分段的数量以及部位[2]。

1.3观察指标对两组采取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1.4疗效评价标准无效:患者肛门无法有效控制成形粪便,创口愈合不良,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等均未获得缓解;好转:患者创口基本愈合,肛门对肠气、肠液以及稀便等无法有效控制,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获得缓解;改善:患者创口完全愈合,肛门能够对肠气、肠液以及大便等进行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恢复稳定[3]。

1.5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共1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2%,7例患者治疗无效,10例患者病情好转,8例患者病情改善,治疗组全部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100%,11例患者病情好转,14例患者病情改善,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共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28%,2例患者疼痛,2例患者伤口感染,3例患者尿潴留,治疗组共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12%,1例患者疼痛,1例患者伤口感染,1例患者尿潴留,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痔的主要发生原因为肛垫出现病理性肥大并发生移位的现象,传统治疗方式在切除痔核的同时也对肛垫结构造成了破坏,此外,由于术后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和愈合时间均较长,尿潴留、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会对患者的康复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4]。

吻合器痔环切术的主要手术机制为将直肠下端的肠壁黏膜以及黏膜下层组织做环形切除,然后吻合远近端黏膜,向上悬吊和牵拉脱垂的内痔以及黏膜,防止再度下移和脱垂现象的发生。这一手术方式不会对肛垫造成影响,能够使肛管上皮获得保留,从而使肛门功能获得充分保留,能够有效避免或者减少肛门失禁、肛门狭窄以及伤口延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次数。相较于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吻合器痔环切术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无需进行肛垫切除,患者的肛门控便能力不会受到较大影响;不切除肛门部位皮肤以及痔区黏膜,因而不会对肛门部皮肤以及肛管造成损害,从而降低肛门狭窄、疼痛、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PPH治疗方式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并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据此可知,对环状混合痔脱出患者行吻合器痔环切术手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安全可靠。为了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康复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操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手术进行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保证术前检查的完善性。手术进行过程中必须熟练操作,同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手术完成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龚治林.3种手术方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对比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10(1):225.

[2]李子红.外切内扎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250.

[3]鲁钰,徐飞鹏,黄永红.PPH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80例于传统手术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54-55.

[4]代汝平.环状混合痔手术切除与PPH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0(24):96.

[5]石建,王建民.吻合器痔环切术(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50例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08,7(1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