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致“盔甲膀胱”1例

/ 1

截瘫致“盔甲膀胱”1例

林利军

林利军(黑龙江省鸡东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鸡东158200)

【中图分类号】R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2-0181-02

【关键词】“盔甲”膀胱截瘫

患者,男,59岁。因腰部外伤后截瘫8年,反复发生尿路感染曾多次入院。本次因出现发热,伴尿液混浊而再次住院。查体:T:38.9℃;P:101次/分,R:26次/分;BP:130/85mmHg。病人一般状态欠佳,心、肺未见异常。脐以下感觉消失。双肾与输尿管走行区无隆起及压痛,耻骨联合上区,下腹部略隆起,有轻压痛,未触及包块。外阴发育正常,无包皮过长与包茎。病人自行采取阴茎套接取尿液。尿袋内引出的尿液呈絮状、乳白色的混浊尿液。入院后给予血、尿常规检查,肝功、血糖、丙肝、梅毒、HIV和泌尿系超声检查。血常规WBC:12.3×109/L;RBC:3.85×1012/L;HB:135g/L;NEUT%:85%。泌尿系超声:膀胱内有尿液潴留,胖胱壁增厚,膀胱壁有一层强回声光斑。根据临床表现分析考虑:因截瘫病人长期卧床,加之膀胱逼尿肌失去了神经的支配(也就是所说的“神经源胖胱”),使膀胱收缩无力甚至不能自行收缩,尿液不能自行排出,使得尿液常期潴留在膀胱内,尿液引流不畅引起的泌尿系反复感染,继而出现发热和尿液混浊等泌尿路感染症状。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准备行膀胱穿刺造瘘术,以解决尿液引流不畅问题。病人术前准备完善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膀胱穿刺造瘘术。术中因穿刺需要,而向膀胱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到150ml时,病人突然开始出现下腹部疼痛加剧,疼痛持续到手术后几日,并于手术后开始出现持续发热,体温最高时达到39.2℃-39.3℃,后经抗炎、对症治疗而缓解。

讨论

“盔甲膀胱”是作者自行下的定义。经文献搜索,未见有相关名词提出和报道。仅有一例:膀胱包“盔甲”的报道,没有“盔甲膀胱”这一名词的提出。“盔甲膀胱”是作者首次提出的名词。

“盔甲膀胱”的定义是:由某些导致病人长期卧床的疾病,并且膀胱失去正常的神经支配,因而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尿液内的有形成分在膀胱壁形成的一层结石,这种特殊的膀胱结石在膀胱内就像“盔甲”一样限制了膀胱的正常收缩运动,也就是作者形象的称之为“盔甲膀胱”。“盔甲膀胱”常见于截瘫、脑出血、脑血栓等常年卧床的病人。上述病人因为尿液不能及时的很好的排出,使得尿液中的有型成份沉积在膀胱壁上,久而久之,在膀胱壁上形成了一层膀胱结石,这种特殊的膀胱结石在膀胱内就像盔甲一样限制了膀胱的正常收缩运动,使得膀胱容量缩小,膀胱的收缩功能减低或消失。膀胱始终处于一个固定的状态,当因需要膀胱充盈时,外界通过注水等增加的膀胱压力,使固定状态的膀胱增大,膀胱粘膜的血管破裂或通透性增强,膀胱壁上的那层“盔甲”似结石也随之破裂,结石中的细菌释放,这样使感染的尿液内细菌和膀胱结石中释放的细菌吸收入血,出现菌血症,甚至出现败血症等,加重全身感染。所以手术后出现持续高热。

治疗“盔甲膀胱”时,首先最好在常压力下将膀胱内结石清除干净,之后再进行膀胱充盈训练,最后再行膀胱造瘘术,而使尿液引流通畅,来预防泌系的感染。进而提高此类长年卧床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