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影像表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73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影像表现分析

吴惠凤陈柳林李繁孙捷莫景雄廖存章

吴惠凤陈柳林李繁孙捷莫景雄廖存章(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542800)

【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胸部X线及CT影像学表现。结果73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影像表现可分为四型:Ⅰ型:X线及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云雾状、树枝挂霜样、磨玻璃样阴影,呈非对称性、非均匀性随机分布,磨玻璃影内可见肺血管和明显的支气管充气征,50例占68.4%;Ⅱ型:磨玻璃影合并肺气囊12例占16.4%;Ⅲ型、以斑片型或合并斑片型7例占9.6%,表现以亚段或肺段为主的斑片肺泡实变影;Ⅳ型、以线条状及网状影像表现的肺间质影和斑片影以及混合存在的阴影4例占5.5%。结论艾滋病卡氏肺孢虫肺炎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具有Ⅰ型、Ⅱ型影像特征及临床有HIV感染的可以提示诊断。反之,要提示临床做进一步的HIV及卡氏肺包子虫肺炎等方面的检查。

【关键词】艾滋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诊断显像

由于HIV感染者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极度抵制乃至摧毁,各种病原体乘虚而入造成各种机遇性感染,而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就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focystiscariniipneumonia,PCP);卡氏肺孢子虫,是一种细胞外原虫,广泛存在于多种动物肺和条件致病体,最常累及肺部,引起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感染性疾病,也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是AIDS患者的最常见的肺部机会性感染。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已确诊的有完整资料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73例病例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对其认识,减少漏诊、误诊。让AIDS合并PCP患者得到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其间已确诊的有完整资料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7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73例患者中男55例,女18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5.7岁,以CT平扫为主,少部分行胸部x线(DR)摄影。7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气紧、咳嗽、大部分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最高不超过39℃;大多数为干咳,部分可见白色粘液样痰;其中呼吸困难20例,潜伏期l周左右,白细胞数均不高。2年内复发l4例。CD4+最少2cells/μL,最多287cells/μL,平均为51.9cells/μL。感染途径:43例有静脉注射毒瘾史,25例有冶游史。所有艾滋病患者确诊均按照中国艾滋病诊断标准。

1.2方法

X线摄影西门子DR数字化胸部医用X线机胸片5例;使用PHILIPSMX8000DualvEXP双排螺旋CT机,胸部平扫26例;使用PHILIPSBrilliance16CT机,胸部平扫43例;其中有4例仅摄DR片。有51例进行了一到四次不等的复查。2年内复发l4例。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膈肌,扫描参数120kV,150mAs,螺距1.0-1.5,扫描层厚6.5mm。

2结果

2.1影像学表现73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影像表现可分为四型:Ⅰ型、50例(68.4%)X线及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树枝挂霜样(如图1)、云雾状阴影(如图2),呈非对称性、非均匀性随机分布,磨玻璃影内可见肺血管和明显的支气管充气征,其中有4(4/50)例见“月弓征”,即后胸壁下新月形或弓形肺野清晰区;Ⅱ型、磨玻璃影合并肺气囊12例16.4%(12/73)(如图3);Ⅲ型、以斑片型或合并斑片型占7例9.6%(7/73),表现以亚段或肺段为主的斑片肺泡实变影(如图4);Ⅳ型、以线条状及网状影像表现的肺间质影和斑片影以及混合存在的阴影4例5.5%(4/73)(如图5)。其中Ⅰ型病例中有两例治疗后肺部病变明显吸收,但出现纵隔气肿(如图6)。有9例(12%)合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有5例(6%)合并一侧或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2.2治疗随访情况73例患者按AIDS合并PCP治疗方法,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SMZ)、克林霉素、地塞米松加上吸氧等治疗,73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周至2月后胸片或CT复查病灶明显吸收,有11例完全吸收,有14例3至24月后复查PCP复发。

3讨论

由于HIV感染者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极度抵制乃至摧毁,各种病原体乘虚而入造成各种机遇性感染,而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就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占60%左右[1];所以本研究主要分析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减少漏诊、误诊。让AIDS合并PCP患者得到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提高生存质量。AIDS合并PCP的影像学特点:在肺部X线、CT主要表现多为非特异浸润阴影,呈斑点状、片状,边缘模糊,部分融合成大片状,呈磨玻璃样改变;并可见明显支气管充气征,可合并肺气囊肿,囊壁薄而清晰,内无气液平面[2]。病变由肺门区向肺野辐射状发展,在早期弥漫性渗出病灶呈肺腺泡状分布,类似间质性肺炎改变或粟粒状改变,以往一直认为是间质性肺炎,但实际上急性PCP主要是肺泡和含气间隙的炎性渗出。大约3-4周后,病变融合才出现典型的肺泡渗出性病变的特征。有17%[3]左右的PCP合并有肺大泡、肺气囊,2%PCP合并气胸。x线胸片约10%患者为正常改变,但3~5天内复查可见明显的肺部浸润。典型的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或局限性磨玻璃样影像,呈云雾状、树枝挂霜样改变,呈非对称性、非均匀性随机分布;慢性或复发病例可引起间质结构和小叶间隔的增厚。本组73例病例中有50例(68.4%)为双肺弥漫性或多发局部云雾状、磨玻璃样密度影,由肺门区向肺野辐射状改变;肺气囊形成机理尚不清,可能是机体对PCP感染的一种肺实质反应[4],局部肺组织结构的重塑而形成囊状或蜂窝状影。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临床方面容易误诊,有报道误诊率曾高达70%,患者通常首选被诊断为肺部细菌性、病毒性、结核性或霉菌性感染而予以抗炎、抗病毒、抗结核或抗真菌治疗,导致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影像学表现为PCP的诊断提出了可能性,病原学诊断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为依据。随着艾滋病各种药物的发展,典型的PCP的影像学表现呈下降趋势,而各种并发症呈增多趋势,如肺气囊、自发性气胸[5]、肺叶的实变等,如果未经适当治疗可迅速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症,所以了解PCP的各种影像学表现非常重要,对有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结节样肺泡实变以及网状、线状间质性病变,CD4+在52cells/μL以下者的患者应首先提出PCP的诊断可能性,对于不明原因出现上述影像学改变而,WBC计数不高的患者在排除有其它有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性疾病(如器官移植、癌症化疗)的情况下,也要提示临床要对该患者做进一步的HIV及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等方面的检查。艾滋病肺部感染性病变包括PCP及结核、霉菌、细菌感染等,后三者多表现为局限性肺实变、结节或结节性空洞、淋巴结肿大等,有18%的艾滋病肺部细菌感染可出现双肺弥漫性浸润,但PCP患者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细菌感染,而PCP对磺胺药高度敏感,可助鉴别。综上所述,在病原学、组织学检查结果获得之前,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可以提出初步的意见,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图1Ⅰ型呈磨玻璃样、树枝挂霜样改变。图2Ⅰ型呈云雾状模糊影。图3Ⅱ型磨玻璃影合并肺气囊。图4Ⅲ型以亚段或肺段为主的斑片肺泡实变影。图5Ⅳ型肺间质影和斑片影以及混合存在的阴影。图6双肺少许磨玻璃影合并纵隔气肿。

参考文献

[1]李宏军主编.艾滋病临床与影像诊断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91-95.

[2]陆普选,周伯平主编.艾滋病胸部临床影像诊断.科学出版社,2012:177-185.

[3]HartmanTE,PrimackSL,MullerNi.StaplesCA.DiagnosisofThoracicComplicationsinAIDS:AccuracyofCT[J].AJR,1994,162(3):547-553.

[4]CarolineChow,PhilipA.Temlpeton,CharlesS.White.LungCystsAssociated.

With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RadiographicCharacteristics,NaturalHistory,andComplications[J].AJR,1993,161(3):527-531.

[5]李宏军主编.实用艾滋病影像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0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