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张松解法治疗臀骶部纤维织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减张松解法治疗臀骶部纤维织炎

丛铁民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

摘要:目的:强调对臀骶部纤维织炎的早期认识,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针刀和手法减张松解治疗。结果:经过1—10个月的随访,治愈27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87%。结论:针刀能释放纤维组织张力,平衡组织间压差;手法能改善局部循环,软化瘢痕组织,促进炎症消散与吸收。共同作用消除张力对神经的刺激。

关键词:减张松解法;臀骶部纤维织炎

臀骶部纤维组织是以臀骶的肌膜、筋膜、肌腱、韧带、骨膜等,富有白色纤维的组织,因软组织损伤肌肉OA病所致的纤维组织张力性增高,引起疼痛的一种疾病。临床中非常常见。既往忽视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容易造成病程迁延、难治。近期我们采用减张松解法对此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39例,男33例,女6例;年龄21—76岁,平均39岁;多数为体力劳动者,男性居多,病程1周—8年,平均3个月。诊断依据:①病因:臀骶部软组织损伤病史,亦可无明显诱因。②疼痛:慢性者臀骶部酸痛逐渐加重,感觉为多处疼痛,喜热恶寒,劳累可诱发;急性者刀割样疼痛,多有急性软组织损伤病史。某些体位能诱发剧烈疼痛,甚至臀肌痉挛,自觉疼痛向髂脊或沿坐骨神经支配区放射,受累区皮肤感觉麻木或过敏,患肢无力,起坐翻身困难。局部封闭可暂时缓解症状,但复发快。③压痛敏感点:多数患者骶骨外缘至臀内侧可触及痛性肌筋膜结节,或呈所条状软组织张力增高区。重压酸痛感,痛点可放射至坐骨神经分布区,患肢抬高时有牵涉痛。④骶部X片;骨质无异常改变。

2治疗方法

2.1针刀减张: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患肢屈膝屈髋,使臀部紧张,使骶髂关节区充分暴露;医者站于患者身前,沿骶骨外缘向外仔细触诊,可扪及较明显的痛性结节或索条状软组织张力增高区。可一点或多点,分别以龙胆紫做标记。碘伏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孔巾,选择φ0.8—1.0mm,针体为6.0—8.0cm长的平刃或斜刃针刀,垂直刺入痛点,做结节点式或线式刺切,并作弹拨;若为条索状筋膜增长区,则以针刀刺破筋膜为宜,做“Z”式刺切。针刺过程中可听到刺切音,以病人无剧痛感为宜。至张力增高区消失为度。快速出针以干棉球压迫直至无渗血,以创可贴外敷。此时患者一般都有疼痛明显减轻的感觉。

2.2手法松解

2.2.1戳按弹拨法:患侧在上位,医者站于患者身前,一手用臂托住患者膝部使其极度屈髋屈膝,一手拇指按压原张力增高区,弹拨20次,然后以肘尖按环跳穴,逐渐施重,力量适中。

2.2.2伸屈环转法:患侧在上位,医者站于患者身前,一手扶髂骨,一手握住小腿做被动伸膝屈髋,换手做被动伸髋,然后做髋关节外展、内收环状摇晃,局部再做散法20次。

2.2.3晃腰伸腿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双手握小腿,做环转摇晃腰髋,双手用力下按小腿,使髋膝极度前屈,最后伸直下肢3次。

2.2.4舒筋点穴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前,在骶髂部施滚法和掌根揉法交替3分钟,再按委中、肾俞、上髎、次髎、关元俞、承山等穴20次。再取侧卧位点按居髎、环跳、凤市、阳陵泉诸穴10次。

2.2.5理筋熟络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双手拇指拼排分压病变处,轻推擦按5分钟,并施以与肌纤维方向垂直分拨粘连组织3分钟。然后两手或其余四指顺着肌肉纤维走向平压、顺抚3分钟。最后用搓法使局部加热;或用搧打法和劈法结束手法。

3.治疗结果

3.1评价标准:治愈:臀骶部无压痛点,无感觉异常,反射性下肢疼痛消失,张力增高区消失,功能安全正常。显效:局部轻压痛无异常感觉,反射性下肢疼痛消失,张力增高区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功能不受影响。好转:疼痛、感觉异常、反射性下肢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张力增高区较治疗前下降,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张力较治疗前无改善。

3.2疗:通过1—10月随访,其中治愈27例(占69.23%),显效8例(占20.51%),有效2例(占5.13%),无效2例(占5.13%)。总有效率94.87%。

4.讨论

臀骶部纤维织炎是骨伤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诊断不一。临床上多按“坐骨神经痛”“慢性腰腿痛”“臀上神经炎”“梨状肌综合症”等病治疗,也多与“腰间盘突出症”“坐骨结节滑囊炎”“骶髂部脂肪疝”诊断相混淆。往往治疗效果欠佳,疾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1900年Adler首先提出了纤维织炎,1948年Cyriax明确提出了以软组织疼痛、压痛和下肢牵涉痛为特点的纤维织炎。此病也有命名为肌筋膜炎、肌硬结病和非关节性风湿病等。本病中年人发病率最高,多因肌肉过度运动和活动,或剧烈运动后出汗受凉而病。杨克勤[1]依据发病原因,把本病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前者原因不明,常见于受风、寒、湿和病灶感染后;后者多与损伤感染、风湿热或寄生虫感染有关。并提出了本病与腰间盘突出的鉴别诊断。他认为本病的诊断要点为患部疼痛,皮肤麻木,肌肉轻度萎缩,并可触及肌筋膜结节,疼痛沿坐骨神经放散。陆裕朴等[2]在报道1680例下腰痛,臀骶部疼痛占205例,他认为臀骶部疼痛是由于局部肌肉、筋膜和韧带劳损所致。是由于臀中皮神经的走行特点及比邻关系,尤其是骶髂后长、短韧带劳损、退变,局部组织张力增高区引起臀中皮神经受压,而出现臀骶部疼痛。

目前,认为本病与免疫机制、血管炎症受累和创伤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纤维结缔组织炎性水肿、增生,血管痉挛和肌纤维挛缩,筋膜与神经粘连。张力增高是一个物理因素。张力作用于神经有两种形式:一是压力直接压迫神经,一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神经内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的液体不能及时引流,造成神经内压增加,压迫刺激产生。

笔者认为在减张松解疗法中,通过针刀刺切高张力纤维组织,能消除筋膜内外压差和神经卡压,改善局部血液供应。施用“滚、揉、按、弹、搧、散、劈、搓”等手法,能梳理筋络,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再配合点穴疗法,鼓动腧穴内郁之精气,循经运行,濡养筋脉,温煦肢体,滑利关节。综上所述,此法对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软化瘢痕组织,促进水肿和渗出液的引流,炎症消散和吸收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本法操作简单,便于掌握,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痛苦小,见效快,成本低,费用少,宜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克勤《骨科手册》第十四节第九章1996年5月566

[2].陆裕朴胥少订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92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