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 2

二甲双胍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张富慧律静郭娟

张富慧律静郭娟

邯郸市第二医院内二科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98例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二甲双胍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观察组(34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A)(31例)及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B)(33例);对治疗期满后3组患者的血压(SBP/DBP)、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及HDL-C等指标进行监测并记录及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A治疗有效率为77.42%,对照组B治疗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明显优于两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血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A、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改善血脂状况、降压并增加体内胰岛素敏感性,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够降低BMI、扩张血管、降低胰岛素抵抗,二者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轻中度高血压;肥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二甲双胍;

【中图分类号】R97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574-0

高血压作为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及主要诱因,而肥胖已成为高血压的重要独立风险之一[1]。为了探讨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笔者对本科所收治的部分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进行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其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对照组(B),观察组患者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2.4岁;对照组(A)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1.9岁;对照组(B)中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2.1岁。

1.2治疗方法

疗程均为6个月:其中观察组:患者每日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mg/次,1次/d,同时口服二甲双胍0.25g/次,2次/d;对照组(A):患者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mg/次,1次/d;对照组(B):患者口服二甲双胍0.25g/次,2次/d。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进行饮食控制,钠盐摄入控制在少于6g/天。

1.3观察指标

每天在7:00及17:00分别测量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2次,每次测3次取平均值,取患者2次血压平均值进行记录;每2个月测量患者体重一次,并计算患者的体重指数;每3个月应用我院检验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液中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及HDL-C等指标进行测定。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由SPSS17.0软件加以统计及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加以计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的方法加以计算,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的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AB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例、9例、7例及7例、14例、12例。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和两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压变化

治疗后3组患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性显著(P<0.05),而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血压下降更明显,观察组和两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血糖、血脂指标变化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及对照组B治疗前后各血脂指标变化差异性显著(P<0.05),对照组A前后各血脂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其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等,并伴有脂肪和糖类代谢功能的紊乱,严重时还可引发肾脏、脑、心脏及视网膜等组织的病变[6]。肥胖与高血压之间有极其密切关联系,肥胖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重要因素,而伴有肥胖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可能性较之其他患者更高[7]。相关研究调查显示[8],肥胖与高血压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不仅肥胖患者常伴发高血压,而且现今的高血压发病也以肥胖型高血压为主要发病形式。肥胖型高血压常表现有高胰岛素血症、RI,其中胰岛素抵抗是导致患者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其机制为[9]:患者机体内出现的对胰岛素的抵抗将使其体内出现继发性的胰岛素升高,继而导致肾脏对水及钠盐的重吸收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变化,最终导致患者血压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A治疗有效率为77.42%,对照组B治疗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明显优于两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脂、血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A、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提示,本组研究中选用的二甲双胍为常用降糖药物,其降糖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增加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利用作用实现其增敏胰岛素的作用。而二甲双胍还可改善患者的血脂状况、减轻患者体重、降低体内胰岛素的水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属于Ca2+通道阻滞药物且药效较长。其降压作用主要通过对钙依赖型钙通道的阻滞作用,以舒张血管平滑肌实现的,氨氯地平还因其扩血管作用,可增强血液中胰岛素、糖的运输而使糖的利用率增高,降低胰岛素抵抗。

参考文献

[1]吴胜华,张春玲,陈景海,等.二甲双胍对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1):16-18.

[2]李秀萍,郭丽.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江苏医药,2012,(18):2216-2217.

[3]吕彪,黄奋生.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05):56-57.c

[4]党立群,张磊.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64例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2):2948.

[5]张静,刘英.苯磺酸氨氯地平用于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1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