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J管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手术的临床体会

/ 2

双J管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手术的临床体会

吴真富陈从其林忠应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泌尿外科福建宁德352000

【摘要】目的:了解双J管在输尿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和并发症处理。方法:对于2014-2015期间我院行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共210例)使用双J管的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210例患者中,均顺利置入双J管,其中有5例下滑至膀胱或滑出尿道,有21例发生血尿、尿路感染;3例发生尿液反流;有17例留置4周的导管表面有尿盐沉淀;2例有轻微膀胱刺激征。结论:双J管常规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手术,能起到支架、引流作用,能有效减少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疗效,但需严格把握置管方法及置管、拔管时间,预防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双J管;输尿管结石手术;应用与并发症预防

双J管具有输尿管内支架、引流的双重作用,输尿管腔镜手术、腔镜手术均需内置双J管,可有效解除上尿路梗阻,有利于减少尿瘘、尿路感染的发生,有利于减少切口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术后输尿管狭窄风险。我院于2014-2015年期间,在输尿管结石手术中应用双J管21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10例,男120例,女90例,年龄18-77岁,平均38岁。其中160例行输尿管镜手术,50例行开放手术。

1.2置管方法

1.2.1开放手术顺行置管法:术前留置尿管,置管前将尿管夹闭,置管时将亚甲蓝加入500ml无菌生理盐水,由尿管缓慢注入膀胱内,将导丝穿入一端封闭的双J管并将其伸直,从肾盂或输尿管切口向下插入膀胱,有突破感后再继续下插3-5cm,可见蓝色盐水反流出双J管后拔出导丝,放开尿管,近端置入肾盂内。

1.2.2经膀胱镜逆行置管法:先将双J管套入导丝,再将推管套入斑马导丝,顶住双J管尾部,在膀胱镜下将双J管置入输尿管内,并根据双J管表面刻度,将双J管前端推进至肾盂,膀胱镜退至尿道内口处并见双J管末端后向外缓慢退出导丝,用推管将末端推入膀胱,使双J管盘一圈于膀胱。但此法在尿瘘患者插管成功率很低,国外文献报道仅10%-40%,国内报道成功为25%,导管往往受阻于瘘门下方[1]。

1.2.3经输尿管镜逆行置管法:先将双J管套入导丝,再将推管套入斑马导丝,顶住双J管尾部,输尿管镜常规进至肾盂,将双J管前端置入肾盂,边退镜边向前推进双J管,输尿管镜退至膀胱内,用推管将末端推入膀胱,使双J管盘一圈于膀胱。

1.3留管时间及拔管方法:本组所有患者留置时间为2-4周,输尿管镜手术者留置2周,输尿管切口取石者留置4周。一般经膀胱镜异物钳取出,部分患者双J管滑出尿道,予徒手拔出。

2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置入双J管,其中5例下滑至膀胱或滑出尿道,提前拔除。有21例发生血尿、尿路感染,经多饮水、抗感染治疗,均得到控制;3例发生尿液反流,拔管后未再出现;有17例留置4周的导管表面有尿盐沉淀,均顺利拔出;2例有轻微膀胱刺激征,症状轻微,无需处理。取管后经过3个月的复查,输尿管内未发现结石残留,无明显梗阻出现。

3讨论

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极为广泛,适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积水、肾移植、肾及输尿管良性肿瘤等上尿路手术以及碎石机碎石、输尿管狭窄的扩张等治疗过程中,它植入输尿管后能起到引流尿液、防止输尿管狭窄和粘连堵塞的重要作用。

3.1双J管内引流术的优点:(1)术后操作简单化,减少了感染机会,护理工作减少,恢复快。(2)由于双J管在取材上有进步,而且扩张效果好,故可较长时间留置,从而减少肾积水。另外由于减少了切手术部位尿液渗漏,减少切口部位纤维化,从而降低了术后输尿管狭窄风险[2]。(3)双J管置入、取出方便。(4)双J管作为肾、输尿管结石体外碎石术的辅助治疗,可防止嵌顿性石街发生和阻挡较大残石坠入输尿管;可使输尿管适度松弛,尿液通过附壁效应沿支架引流至膀胱,保持尿路畅通;拔除支架时可将积聚于管壁上的结石粉末及小颗粒一同带出,促进结石排净。

3.2应用双J管的常见并发症及有效防治措施

3.2.1尿液返流:双J管具有双向引流作用,使用双J管后,膀胱输尿管抗返流机制消失,膀胱压大于肾盂压引起尿液返流。术后应保留导尿管通畅,并常规使用抗生素,拔出尿管后鼓励患者多排尿,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有下尿路梗阻者慎用。双J管的存在使膀胱输尿管内尿液返流率增高,从而导致肾脏的逆行感染。置管后尿液不断被引流,肾盂输尿管圆锥失去了充盈刺激,致输尿管蠕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同时尿液返流率增加。因此应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和防止腹压增高。发生感染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增加输液量补充营养。

3.2.2双J管移位:是应用双J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处理相对复杂,其发生原因可能为:双J管下端插入膀胱过少,下段弯曲不够,膀胱输尿管返流蠕动及双J管刺激膀胱收缩使用双J管缓慢向上回缩移动。放置好双J管后退出内芯时,将下段双J管向上退出膀胱。双J管下移至膀胱内:术者担心放置入膀胱内长度不够,肾盂端双J管置入过短。且由于患者活动和重力因素,双J管下移脱落至膀胱内。

3.2.3膀胱刺激症: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由于双J管过长、移位使膀胱内过长,刺激膀胱三角区或后尿道引起。选用合适长度的双J管,术后避免剧烈活动,多饮水,可减少膀胱刺激症的发生。患者若症状明显,可用解痉剂减轻症状,无效者需在内镜下调整双J管位置或提前拔管。

3.2.4管周或管腔结石形成:结石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术后饮水少、血尿、感染、结石过多、留管时间过长等。同时研究表明,还与双J管材质相关,国产双J管较容易形成结石,适合短时间置管;进口双J管更不容易形成结石,适合长时间置管。若存在尿路感染,尿素被细菌分解后易形成结石,将导致引流不畅,同时尽早拔除双J管。若需长时间留置双J管,可定期行泌尿系平片了解结石形成情况,若结石形成快、多则需定期更换双J管。

3.2.5血尿、尿路感染:输尿管手术均会造成输尿管损伤,从而引起血尿及尿路感染。部分结石为感染性结石,碎石后也将引起尿路感染,故之后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避免尿路感染。因为留置双J管后将导致输尿管返流,可能引起逆行感染,甚至肾盂肾炎、脓毒血症等。若患者留置双J管期间仍剧烈活动,则易导致双J管与输尿管摩擦严重,引起严重的血尿、尿路感染,故留置双J管期间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同时多饮水。同时镜下血尿与无菌性脓尿常见,可能与支架管对组织的轻微摩擦有关,应定期做中端尿培养。

3.2.6双J管管腔阻塞:双J管有内引流作用,但管腔较小,存在堵塞风险,如凝血块、纤维素、结石碎片等均可引起管腔堵塞。但有学者认为,双J管的引流作用主要在管壁周围,而不在内部,即使管腔内阻塞也不会引起梗阻[3]。

3.2.7取管困难:拔管困难发生概率较小,但偶见于如下几种情况中:开放手术中缝合输尿管切口时误缝了双J管;长时间留置双J管,导致管周形成大量结石;手术置入双J管时钳夹双J管引起损伤,拔管过程中双J管断裂。

3.3置管时间

目前普遍认为,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应尽量缩短置管时间,特别是结石患者,一般置管时间应控制在3-4周;若需长时间置管者,应定期复查B超或X线平片,一旦发现双J管表面结石形成,或者双J管移位,应予拔管或换管。路继儒等[4]认为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4-6周为宜,也有报道国产双J管不宜超过3个月,进口双J管不宜超过6个月[5]。

参考文献:

[1]杨廷明,曾金云,梅骅.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并发尿瘘的防治.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1,6(4):202.

[2]杜广辉,杨为民,庄乾元,等.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2):92.

[3]陈森彪,雷震,朱剑锋,等.双J管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新医学,2001,32(2):85.

[4]路继儒,郑汝强,张峰彬.双J导管置管时间对输尿管功能的影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4):201.

[5]操作亮,章传华,邱文涛.双J管在晚期盆腔癌输尿管梗阻中的应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