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

骆晨

骆晨(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2007级社会工作,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社会资本理论是从新经济社会学中演化出来的理论概念,该理论强调人的资源运用主体作用。社会资本主要包括社会规范,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等方面,它对一个人的就业有着深远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就业难。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自身的知识,素质,能力外,社会资本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人情社会”下,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更是有着深刻地影响。

关键词:社会资本;大学生;就业;人情社会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205-01

“社会资本”的概念最初是由经济学的“资本”概念演变而来的。这一概念最早是作为经济学术语出现的,而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研究社会资本问题。社会资本理论主要有微观与宏观两个研究视角,包括微观领域的社会资本理论和宏观领域的社会资本理论。[2]本文主要是研究微观视角下的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一、社会资本概念界定

社会资本理论是在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前社会资本的概念几乎不为人们所重视,它本身理论也没有独立完整的表述,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社会资本的概念最初是由法国学者布迪厄(PierreBourdieu)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布迪厄于1980年在一本叫作《社会科学研究》的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个概念,并把它界定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布迪厄的概念是工具性的。他关注的是个人通过参与团体活动不断增加的收益以及为了创造这种资源而对社会能力的精心建构。

二、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就业难是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大学生实现就业的渠道主要包括市场渠道和社会资本两种途径。市场渠道指的是通过劳动力市场或媒体广告获得就业的方式。但由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信息不可能是完全对称的,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借助于某些“非市场”的渠道才有可能实现信息的传递,并使求职者最终与工作岗位匹配起来,所以在具体到某个对象时,他在寻求工作时会充分地运用他所拥有的社会资本。

(一)社会资本运作的五个要素

社会资本的运作与就业者的行动密不可分,就业的效果因为在社会网络中资源的加强而加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五种因素导致了这个结果。第一,它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包括信息的收集与筛选。第二,这些社会关系可以对代理人(如组织的招聘者或管理者)——他们在涉及到就业者的决定(如雇佣)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施加影响(科尔曼,1990)。第三,社会关系可以被组织或代理人确定为个人的社会信用的证明,部分社会信用反映了个人通过社会网络与社会关系——他或她的社会资本,获取资源的能力。第四,社会关系可以直接给予就业者以支持与资助。第五,社会关系可以强化身份和认同感(林南?2004)。总结这五点要素就是信息、影响、信用、支持和强化。这五个要素正是社会资本的掌握者所拥有的,或社会资本能够带来的资源。下面我们从这五个方面,来探讨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二)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积极影响

对于就业者来说,社会资本主要是指求职者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信任与信息等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大学生社会资本的获得大多是通过父母关系,少数是由自己在大学里的奋斗所拥有的,前者主要表现为社会关系网络,后者主要表现为社会信任与声望。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给予信息上的便利性。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信息的价值越来越突现,谁先掌握了信息,谁掌握的信息全面,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2.如果就业岗位的决定权在领导层,而劳动者和领导层的关系密切,那么他就会得到工作的优先权,而且职位较易提升,这一作用可称为“优先照顾作用”。

(三)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消极影响及就业结果对社会资本的反作用

社会资本上述作用的综合,其结果是提高了就业的效率,但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除了正面的影响外,还存在负面的影响,而且后者也很重要。

三、中国“人情社会”背景下研究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在人情色彩浓厚的中国是更为明显的。社会学家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曾指出,比之于西方社会,中国社会既不是个人本位,也不是社会本位,而是一个关系本位的社会。中国社会的社会关系网络非常发达,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强关系在社会资源获得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费孝通教授在探讨中国社会关系的特点时用“差序格局”这一概念来解释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他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格局“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触及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运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由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差序格局深刻地表述了中国社会关系网络的特征。这里的社会关系网络其实也就是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几千年传统的影响,这一关系网络观念必将长期存在并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在人情社会的中国研究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是有着更深刻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健民、丘海雄.社团、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J].社会学研究,1999.4)

[2]方竹兰.从人力资本到社会资本[J].学术月刊,2003.2

[3](美)科尔曼,邓方译.社会学理论的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