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薄金南

(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针灸科江苏靖江214504)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温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有4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刺方法进行治疗,不施灸;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为患者采用温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更好,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温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33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腿酸痛情况,临床上有自发性疼痛,有痛觉过敏或牵引疼痛等主要特征[1],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当前临床的治疗方法有很多,针灸治疗仍然是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分析该方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以通络舒筋活血为主。本研究主要分析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2],同时选择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88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4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所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当中选择88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48.5±11.2)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3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49.2±13.2)岁。本研究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验和诊断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组以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方法进行治疗,选择患者的突出椎间盘的节段和上下两个阶段的夹脊穴、委中穴等进行针刺。同时根据患者下肢症状进行酌情的选择穴位,选取太阳经的秩边穴和承扶穴,选择患者的殷门穴、承山穴、昆仑穴和少阳经穴。并选择灵泉穴、风市穴等。在患者的侧椎旁、骶骨边缘和下肢症状明显的地方,常规消毒,并采取穴区所示应的长度的毫针,缓慢地进针,竞争的深度以达到患者的椎弓板为主,患者有明显的酸胀感。少数患者下肢会出现放射感,选取1.5cm的长艾段燃烧后插入各个穴位的针柄上,取针之后以闪火法拔罐。对照组患者取血如观察组,操作如观察组,但不对患者进行温针灸。

1.3效果判定

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腰腿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患者直腿抬高实验和脊柱活动度恢复正常,可以从事简单的正常工作,表示患者治疗显效;如果患者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腰腿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明显的改善,而且患者直腿抬高实验和脊柱活动度所有改善,则表明患者治疗有效;如果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没有较大的变化,或者患者的病情趋于恶化,则表明治疗无效[3]。[注:(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SPSS24.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所示。

3.讨论

腰椎间盘综合征是中老年群体的一种多发病,但是最近这些年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病的发病群体在朝着年轻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所以这种疾病开始成为威胁人类生活健康的一大疾病。分析腰椎间盘综合症,这种疾病发病后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医“弊病”的一类,它是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疼痛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中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过度劳累或者是机体受到风寒侵袭而导致的血瘀阻滞,也就是“不通则痛”。采用温针灸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的治疗结果可以证明这一观点,对此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温针灸在治疗的时候以温通入手,能够改善患者的局部循环,可以有效地吸收局部的灸性渗出物,能够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而且这种治疗,主要对患者的家系局部的纤维进行推动,促使患者的髓核回位。夹脊穴在督脉和太阳经之间,能够为督脉扶正阳气,帮助太阳精扶正气脉。操作较为安全,可以有效的起到祛风解寒的效果,也能够进行温养筋肉。所以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能够得出,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为患者采用温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更好,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晓鹤.四物汤合交泰丸联合温针灸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04(10):132-133.

[2]王红.温针灸联合穴位帖敷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肢体疼痛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4(07):23-24.

[3]梁栋荣.温针灸为主治疗中老年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07(11):27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