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

林木贤

关键词: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核心能力。实践证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的教学实践中,有着显而易见的效果。

一、加工话语材料,培养“听”的能力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听”和“说”是分不开,“听”是信息的摄入,是前提;“说”是信息在大脑中加工后的表达,是信息的输出。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堂,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倾听之上。倾听是教学中达到“听、知、思、说”的相当关键的一步。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实践中,都比较关注表达,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常见到,言说多于倾听,对相互间的发言,学生彼此很少倾听。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不容忽视。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专注的倾听习惯,关键在于倾听内容的趣味性。在笔者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听觉与视觉均受到强烈的冲击,从而更加容易的将注意力放在当前注意的对象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播放课文范读,唤起学生美感;配乐听读朗诵,调动学生情感;优美的画面结合朗读,体味文本的意境。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秋天的雨》一课中,笔者给学生播放了课文的配乐朗诵。学生完全沉迷于课文中所描绘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学生一面欣赏画面,一面聆听多媒体的朗读,给听觉、视觉等感官以极大的享受,不仅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听的基本素养。

二、激发表达兴致,培养“说”的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最重要的阵地,要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首先是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多媒体利用声、色、光等因素,结合具体教育内容,巧妙的渲染气氛,灵活的创设情境,有效地感染学生,调动情感、活跃思维,使小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这种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从真正意义上调动他们口语训练的积极性。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春天里的发现”,让学生谈谈春天里发现。为了上好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笔者提前把一年级时班级组织的春游时的照片制作成为课件,并配上轻快的音乐。上课时,学生看到自己春游时的照片,个个眉飞色舞,跃跃欲试,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一个个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饱满的情感,走进“交际情境”。当他们的表达欲望被激发起来后,笔者提醒他们回忆春游时的景象,如路边嫩绿的野草、花丛里鲜艳的花朵以及枝头欢快的小鸟具有什么特征。接下来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小组内交流,还是代表小组参加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始终活跃,情绪始终兴奋,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交际,既锻炼了积极思维的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解决文本难点,培养“读”的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多媒体的引进提供了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等教学信息,改变了教师是唯一信息来源的现状,开放了阅读教学课堂,能帮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借助多媒体可以解决文章的重难点内容。再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时,让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是这一课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山势的陡峭和詹天佑“人”字形铁路,并用动画向学生展示一列前后都有火车头的列车在“人”字形铁路行走的情景,展示过程中还用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解说。这样图、文、声并茂,且有动感,学生既能直观地理解课文,又能激发起学习兴趣,一下子就理解了课文的有关内容,从而诱发学生从心里赞叹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

运用多媒体能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多媒体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人教版语文四年级《观潮》将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地展,让我们闻其声,观其形,身临其境。但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生活经历,因此在一些语言描写上可能感受不到。我便借助视频播放钱塘涨潮的实录,让学生亲眼领略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的情境从而更好的感受语文文字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四、直观再现情景,培养“写”的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多媒体技术能呈现文字、图片、动画、录像、电影、音乐、音响,创设出形象生动直观的情景,为激发学生极富创造想像力的作文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综合优势。语文教学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觉接受刺激,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作文是个老大难问题,解决作文的难题,首先在于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可视性和形象性,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创设感染力强的写作情境,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能唤起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自由地感悟,自由地倾吐,自由地抒发。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习作训练要扎扎实实地建立在孩子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而观察能力的薄弱,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在作文教学中,描写一个动作场面类型的作文是难点,这是因为学生观察能力缺陷所致。在一次指导学生进行一个场面作文训练时,我特地组织到操场现场观察一场篮球联赛,并把比赛活动场面拍摄下来。课堂上,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比赛的场景。接着播放拍摄的场景,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并指导学生观察整个比赛场面和运动员的个人神采。抓住神态、动作,体会比赛的紧张激烈,再通过播放观众的语言、神情来衬托激烈的场面。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像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想像空间,深入挖掘他们的想像潜能,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多媒体手段通过声音,图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觉器官,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产生如闻其声、如视其物、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加工话语材料,培养“听”的能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表达兴致;提供文本的动态静止图像与声音等教学信息,改变了教师是唯一信息来源的现状,解决文本阅读的重难点问题;直观再现情景,培养“写”的能力,这就大大提高语文习作的质量和效率。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小学5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