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以就业和社会适应性为导向培养建筑学应用型人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试析以就业和社会适应性为导向培养建筑学应用型人才

孙超洋

关键词:就业;社会适应性;建筑学;应用型人才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随之建筑行业对于建筑学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把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应用型建筑学人才作为重点内容。并且,高等院校需要把就业和社会适应性作为导向,对建筑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保证培养人才目标和社会的需求保持一致。高等院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加强对建筑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针对就业和社会适应性为导向培养建筑学应用型人才进行深入分析。

1.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现状

1.1过于注重宽口径、厚基础,缺乏实践教学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与指导思想都是宽口径和厚基础,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综合素养,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学习时间,以至于部分高校的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理论知识水平一般[1]。这些学生在毕业以后,会发现学习到的知识和实际工作之间的关联度较低,所学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毕业生的个人能力很难达到企业的需求,实践能力相对较弱。

1.2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知识整合力度

在高校建筑专业中,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引喜爱,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较多,并且各个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缺乏知识整合度,学生学习到很多知识都是点,没有形成面,以至于学生很难进行更好的方案创作。

1.3注重培养学生方案创作能力,忽略了设计深度

在培养建筑学人才时,在大一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初步,在大二、大三、大四,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设计。并且建筑设计的任务从简单到复杂,基本上涉及到了常见建筑类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方案创作能力的培养,实际工程与解决创造性思维之间结合度较小,缺乏设计深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毕业以后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对工作岗位要求进行适应。

2.以就业和社会适应性为导向培养建筑学应用型人才策略

2.1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一,注重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2]。首先,需要对人才的引进策略进行改变和创建。因为建筑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型,不仅仅需要注重学历职称,还需要注重教师是否具有工程实践经验。针对具有丰富设计院工程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具有一级注册建筑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需要把其当作优秀人才,优先进行引进。其次,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政策搭建平台,针对学校现有的专业教师,需要加强对其培养和教育,进而有效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针对具有设计院的学校,可以把建筑学院和设计院进行有效结合,使教师可以进行工程实践;针对没有设计院的学校,可以实施政策鼓励的形式,使教师可以到有设计院的学校进行学习与锻炼,或者是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人员,来对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进而有效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其二,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与手段[3]。首先,需要对人才培育方案进行合理制定。人才培育方案避免出现盲目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的情况,应该保证适口径、适基础。在设置课程时,培养方案在实践课程中占据着非常很重要的地位,进而保证实践课程的课时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实习、施工图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等。其次,在实践教学中,需要保证师生之间的比例合理,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有足够的互动与指导实践,使教师指导的质量得到保证。再次,使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深度得到保证,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设计观念,对以往只追求形式化与表面化的创作理念进行摒弃,把技术、材料、规范、构造作为基础,对实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进而保证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深度。最后,注重实践教学管理,使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实现教学培养的目的。

2.2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案表达能力

方案表达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图纸表达、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图纸表达能力,主要是指在创作方案和制作文本方面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软件的应用能力,把目标作为引导,对学生的成果进行高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完成的成果可以达到设计院交给甲方的设计效果。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专业教师的软件应用能力相对较低,高校可以邀请设计院的设计人员来对软件授课教师进行担任,或者是可以鼓励学生到社会培训机构中进行学习,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软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主要是指在对设计说明进行撰写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设计理念的诠释。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进行口才教学与演讲教学,或者是在设计课程中添加方案汇报与调研材料汇报的环节,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3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沟通能力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对知识进行获取的渠道与手段变得丰富多样,在以往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4]。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传授,还需要指引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实际教学中,针对符合学生深度的课程,教师可以把知识分解成为几项任务,指引学生参与到收集和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然后在进行重点讲解。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在课前需要做足准备,更加认真主动的听讲,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考虑。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就业和社会适应性为导向,培养建筑学应用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目前学校在建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手段,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使学生可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建国,高盛.以就业和社会适应性为导向培养建筑学应用型人才[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3).

[2]郭秋兰.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土建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10):109-111.

[3]瞿萧羽,刘子恒.以技术应用型为导向的建筑学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低碳世界,2018,No.180(06):367-368.

[4]于跃,瞿萧羽,高智慧.创办教学实践工厂对培养建筑学应用型人才的探索[J].低碳世界,2019,9(01):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