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口服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分析

唐振付扬喜唐美玲

1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儿科湖南衡阳412002;2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儿科陕西安康725000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并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共133人,随即分为3组,红霉素大剂量组,(诊断后在常规支持治疗基础上口服红霉素12.5mg/kg,Q8h,疗程7-10天),红霉素小剂量组(诊断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红霉素5mg/kg,Q8h,疗程7-10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支持治疗),观察喂养不耐受改善的情况,并评估药物的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改善时间,肠内营养提供热卡达到基础热卡所需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效果并不逊于大剂量组,所有观察患儿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副反应。结论:本研究所示口服不同剂量红霉素均能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并且无明显副反应。

关键词:红霉素;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蠕动功能和激素调节机制未发育完全等因素,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从而造成近期生长发育的落后及远期严重的终身性的并发症[1]。本研究重点讨论口服不同剂量的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临床观察。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2010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并符合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的患儿,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家属同意并签字知情同意者。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采用董梅等[2]报道喂养不耐受临床判断标准:开始胃肠道喂养后临床上有呕吐、腹胀、胃潴留等症状体征中的一项或多项。胃潴留指胃残余量超过喂养量的30%或胃内有咖啡色样物;腹胀指腹围增加1.5cm或根据医护人员的临床判断。呕吐、腹胀、胃潴留发生时间为第一次出现这些症状的日龄。

排除标准: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前出现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已证实的败血症、已诊断的遗传代谢病观察,外科手术后。

1.2方法:

1.2.1分组与给药:入组的早产儿随机分为:1)小剂量组:口服红霉素5mg/kg,Q8h,自明确诊断为不耐受的第二天起给药,疗程7-10天2)大剂量组:口服红霉素12.5mg/kg,Q8h;开始给药及疗程同小剂量组;3)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喂养,抚触等对症支持治疗,不再口服任何胃肠药物。红霉素为单纯红霉素肠溶片,规格为:125mg/片(厂家为海南康力元药业有限公司),用生理盐水按:12.5mg:1ml稀释胃肠内给药。

1.2.2临床资料收集:由主管护师记录患儿每天奶量,呕吐次数,潴留量,腹胀程度,每天由专业的抚触师给予患儿抚触2次,患儿肠外营养量由专门营养师配制,主管医师记录患儿胃肠不耐受改善情况、肠内营养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无出现红霉素相关副作用。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统计推断时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若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若方差齐,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共收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33例,其中大剂量组40例,小剂量组45例,对照组:48例,男性70例,女性63例,胎龄:32.3±2.3w,出生体重1450g±630g,平均体重:1350.3±248.5g,开奶时间中位时间:9.6(3.816.1),胎便排出时间:22.5(8.939.3),呼吸机使用率:10.5%。各组具体见表1。

2.3红霉素副反应发生情况

本研究中早产儿均未出肝功能损害,心电图检查均未出现心律失常,因部分患儿入组前即出现腹胀,呕吐,经口服红霉素后出现患儿上述症状减轻,考虑可能与患儿胃肠功能改善有关。

3.讨论

3.1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作用

胃肠道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motorcomplexes,MMC)、胃泌素及胃动素与胃肠道功能密切相关。早期早产儿胃肠道移行性复合运动及胃动素分泌不足,红霉素的空间构像及电荷分布与胃动素相似,与胃动素在其受体第三个跨膜区有共同结合位点,故其由拟胃动素的作用,可与胃动素受体结合,产生促胃动力作用。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红霉素所作用的途径不同,小剂量通过激活胃动素神经受体使小肠MMC增强,而大剂量则可能通过激动胃动素的肌肉受体起作用。

本研究显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改善所需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时间均缩短,既往研究提出红霉素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上并无明显效果,可能与其使用红霉素治疗的剂量及疗程尚未达到起效水平及起效疗程有关[3]。NgPC]研究认为大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能更有效,本研究进一步比较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在上述三项Z值分别为:1.05(P>0.017),0.98(P>0.017),1.34(P>0.0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提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考虑可能与入选早产儿胎龄多为大于30w有关,胎龄越大,大剂量红霉素口服优势并不明显。

3.2红霉素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已报道的红霉素副作用有胃肠道功能紊乱,心率失常,肝功能损害,婴儿期幽门肥厚等,有研究提示新生儿使用抗生素剂量的红霉素超过14天,幽门肥厚狭窄的危险将大大增加[3],本研究并未出现红霉素相关并发症,但本研究样本量太少,且未随访至6月后,其远期并发症未能了解,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可推断红霉素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过程中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王丹华.早产儿营养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通讯,2005,34(7):7-10.

[2]董梅,王丹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90.

[3]杨伊琳,庄思齐,刘晓红,等.口服红霉素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作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12):111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