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周惠

(资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省资阳市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骨科创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两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1%和48.15%,观察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骨科创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了康复速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骨科创伤;针对性护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133-01

骨科创伤为常见骨科疾病,该疾病的产生多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因素所致,会给予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疼痛感,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确诊后,应及时为其进行手术治疗,在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静脉损伤或者血液停滞现象,这会导致患者血液粘稠度升高,患者肢体静脉回流受到严重负面影响,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显得极为重要和关键,直接影响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呈现反比联系,如何提升患者受到的护理质量成为了关键所在[1]。本文为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骨科创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分成两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41-75岁,平均年龄为(57.27±1.22)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42-76岁,平均年龄为(57.26±1.21)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骨科创伤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骨科创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手术禁忌者;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1.2方法

掌握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和病况,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手术计划并实施;术后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依据医院原有的护理制度,为患者提供严格的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内容为[3]:①健康宣教:掌握患者术后的各项资料和病况,结合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详细讲解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危害、产生原因等,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和重视度。②心理护理:找出患者滋生负面情绪的原因,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依从性。③患肢护理: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操作,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被动抬腿等操作,加快下肢血液循环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④环境护理:控制好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周边的噪音,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治疗环境。⑤饮食护理:依据患者身体康复速度,确保营养物质充分摄入量,遵循多餐少食原则,制定个体化饮食指导并实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全部输入SPSS19.0软件中,将数据实施系统分析,数据的平均值用()表示,组间数据的用检验χ2值,当数据所得的P值<0.05时,表示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两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1%和48.15%,观察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n,%)

3.讨论

骨科创伤作为典型骨科病症,患病后,患者会滋生剧烈疼痛感,使得患者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还会使得患者行动不便,需要卧床进行治疗,应给予重视,在为患者进行确诊后,应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在为患者完成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身体恢复治疗,在该阶段,患者受到的护理质量显得非常的关键和重要,直接影响着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速度,应重视。

通过对骨科创伤患者的研究,在为患者实施对症手术治疗后,患者身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创伤,需要长期的卧床进行身体恢复,受到患者自身压力的影响,患者的下肢极易产生深静脉血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变差,身体恢复速度变得缓慢,患者还会滋生紧张、心慌、焦虑等负面的心理情绪,使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非常的重要;针对性护理措施作为人性化、科学化的干预措施,通过掌握患者的实际病况,结合现有资源,为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患肢护理等干预措施,能提升患者的认知度,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患者依从性,加快患者血液循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患者优先选用[3]。本文通过对比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在骨科创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应用效果,发现,观察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的48.15%,统计学有意义(P<0.05);表明,通过在为患者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应用[4]。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在骨科创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了康复速度,针对性护理值得在骨科创伤患者手术治疗后应用[5]。

参考文献

[1]黄莺,刘长俊,江雪莲,等.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6):1064-1065.

[2]吴彩荣.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40-142.

[3]赵娜,李晓明,段改欣,等.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联合预防性护理对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7,39(20):3192-3194.

[4]李炎炎,佘海洋.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4(14):1745-1747.

[5]魏长月.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0):238-239.

作者简介:周惠(1994-7月-29日),民族:汉,性别:女,籍贯:四川省眉山市,工作单位:资阳市中医医院,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