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0-20
/ 3

浅谈高职院校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

钱利东(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28)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社会对汽修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许多高职院校都办起了汽修专业,到目前为止已有1000余所各类院校有此专业。由于该专业开办时间短,其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还处在摸索阶段,教学体制不是很完善,有的还沿用旧的教学体制,并没有办出高职特色,不能完全满足汽车维修行业对高职院校汽修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汽车维修行业的需求与就业中出现的问题

(一)、汽车维修行业的需求

汽车维修行业对高职院校汽修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人才数量上的需求和对人才质量上的要求两个方面。

1、人才数量上的需求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多,特别是私家车的迅猛发展,新开的汽车“4S”专业店也不断增加,每家“4S”店都需要汽修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原有的“4S”店和汽车综合维修企业,随着车辆维修业务量增长,也需要更新和增补人员。有资料表明,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因此,高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被优先列入“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这说明适应汽车新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级维修人才匮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人才质量上的要求

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微机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为一体的高科技载体,其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各方面,正逐步进入智能化控制阶段;而借助于CAD/CAM等技术,汽车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不断缩短,已由原来的几年缩短至不到一年,且每款新车型都尽可能充分应用最新的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因而,各种现代化检测诊断仪器、设备和新的维修技术也应运而生。

现代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现代化检测诊断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新的维修技术,对汽车维修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必须以技术型为主,既要熟悉现代汽车结构原理、传感技术、液压控制及自动控制技术,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且操作熟练,具有专业英语阅读能力,能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同时,也需要有实践经验,会利用各种工具及智能化的仪器、设备来检测诊断和维修故障或更换零部件的技术工人,需要技术工人向“一专多能,机电合一”的方向发展。而目前汽车维修企业中,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技术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二)、就业中出现的问题

从客观上来讲,汽车维修行业对高职院校汽修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大的,要求也是高的,对高职院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寄予了厚望。从高职院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着一些问题。据调查,高职院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在汽修行业和社会认可、认知程度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自身定位不当

学生自身定位不当主要表现为“跳槽”。有的刚到几天就走了,有的刚能上手也离开了。这是企业难以接受并感到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现实与理想有较大差距,高不成低不就,这山望着那山高;二是工资低,收入少,福利待遇差;三是怕苦怕累怕脏,不愿从简单基本的活做起,缺乏勤奋敬业精神,自身素质存在问题。

2、职业岗位能力不强

职业岗位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岗位适应期较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偏弱,做不到零距离接轨。究其原因:一是核心技能不够或不熟练,眼高手低;二是创新和再学习能力不强,悟性差;三是在校顶岗实习效果差,好象走过场;四是教育教学体系问题(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3、缺少特色

缺少特色表现为:理论知识不如四年制本科生学得多学得深,操作技能上不及三年制中技生(中专和技校毕业生)熟练,被戏称为“不三不四”,社会认同度低。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学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模式不具特色;二还是教育教学体系存在问题;三是传统观念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有偏差。

上述问题表明:高职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核心能力培养以及目标定位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它虽涉及社会和学校等多个层面,但关键之一在于培养目标定位、办学模式的确立以及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值得我们深思。

二、对高职院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应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汽车运用、管理、检测、维修、营销、车辆保险理赔等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具有汽车运用技术装配、调试、故障检测、维修、销售和管理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能直接在生产一线、技术、销售和管理岗位工作的技术应用人才。使学生在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汽车维修行业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与技术应用能力,并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

(二)、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现代汽车维修培养的应是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因此,应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汽车检测、维修和管理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以汽车维修、检测和故障诊断为核心能力,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构建“理实一体”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教学体系,建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核心课程,实现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职业化,以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高职汽修专业课程模式的构建应坚持课程设置服务于培养目标、坚持体现职业教育特征以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原则,并且依照上述原则将课程按照综合基础课、汽修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进行重新整合。正确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精减优化专业课的设置,作好各专业课内容之间的衔接,避免内容交叉重复。

专业核心课程要进一步充实电子技术原理、控制技术原理、计算机应用原理、接口技术等内容,介绍这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构造原理应以能代表时代特征的轿车为典型,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把汽车最新技术结构、原理和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注重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的培养,适应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三)以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抓好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设备的建设是高职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更是抓好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汽车维修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能清楚地展示汽车各零部件工作时的内部运动关系和结构原理,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设施方面,专业教室、实习和实验基地必不可少。因此,必须配备先进典型、完整齐备的整车和总成及零部件,汽车电器、电路,各类电控系统,现代化检测诊断仪器设备等实习、实验设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同时,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维修技术先进的大型维修和“4S”店,建立稳固、实用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缩短与生产实际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很快掌握汽车维修技能。

(四)以“双师型”教师为骨干,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办学大多时间短,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直接影响到汽修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职业办学特色。因此,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前提。对汽修专业来讲,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要“能文能武”。因此,汽修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涉及“理论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换和“技能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两个方面。

对“理论型”教师来讲,要到实践中去摸爬滚打,尽快提高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并可获取第一手案例资料,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对“技能型”教师来讲,要尽快掌握教学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技能和经验。

(1)聘请汽车高级技术人员及专家到校兼职,对一些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高级轿车检测与诊断,实行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以兼职教师为主的现场教学模式。兼职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在动手能力上比专职教师更胜一筹,实践证明这种现场教学效果较好。汽车兼职教师主要从当地维修企业聘请,他们了解汽车维修第一线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能够提供汽车行业最新技术信息及动态,对汽修专业的建设、教学计划的修订及课程体系的改革等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有计划地分批选送专业教师进修培训。专业教师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到高校、科研院所参观进修,学习国内外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和成功的教学经验,更新知识、拓宽视野,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专家。

(3)利用假期到汽车厂或配套生产企业顶岗实习。认真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到汽车科研所、汽车维修厂、汽车制造厂或配套生产企业进行专业顶岗实习。

三、结束语

汽车维修已步人高科技领域,加速培养较高层次的维修技术人才至关重要。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应正确定位培养目标,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筑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培养,真正成为培养现代汽车维修行业所需人才的摇篮。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文件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建平.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体系改革初探.广州教学研究,2005(3).

[3]王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

[4]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2008(15)

[5]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8(16)

作者简介:钱利东(1964-),男,江苏无锡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师,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