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王亚茹张建萍

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原因,进而探寻到适宜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3月至10月份收治的168例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院内感染38例,感染率为22.62%,患者发生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肠胃道和切口等。结果该院重症医学科的院内感染发病率较高。结论导致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医务人员、患者以及抗生素使用等,做好医务人员培训,做好室内环境管理,规范抗生素使用,做好心理护理等,能够有效降低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率。

关键词:重症医学;院内感染;原因;护理对策

任何医院中重症监护室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来说,有效的进行优质护理意义重大。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时,对于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重症监护室患者病症严重,对于病菌的抵抗力较低,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在院内发生感染问题。所以,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务必要合理有效,从而为患者的健康与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保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3月至10月份收治的168例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8例,女性60例,年龄为12-86岁,平均年龄为(20.96±6.72),60岁以上患者共计65例。

1.2方法

对1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资料、患者诊断结果、各种检查检验的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护理措施,以及侵入性检查、操作的情况。由科室专门培训人员配合医院专职的感染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工作,依据院内感染相应法规制定调查登记表格,再将查阅的病例和了解到的各种资料、结果认真登记。然后将调查收集的资料、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核实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最后得到调查结论。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执行。

2结果

168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2.62%。其中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占52.63%(20/38),肠道感染次之,分别占21.05%(8/38),切口感染15.79%(6/38),如表1所示。

表138例感染患者具体感染部位情况

3讨论

3.1院内感染原因分析

(1)环境因素:重症医学科内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病员流动较大,若护理人员未及时进行室内细菌检测及隔离消毒处理,均会增加重症医学科内感染。(2)医务人员因素:相关医务人员未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操作,接触患者之前未按照要求洗手,着装,在操作中,医疗器材消毒灭菌不合格也容易导致感染。(3)患者因素: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均为危重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有创性治疗和检查,导致人体的正常防御机能被破坏,使病菌获得侵入人体的机会增加。同时重症患者免疫力低下,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均会增加感染的几率。老年重症患者大多并发有内科基础性疾病,住院以后需行留置导尿等治疗,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4)其他:近年来抗生素滥用也是医院内感染好发的因素之一。

3.2护理对策

3.2.1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对重症医学科内工作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树立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指派院内感染监测员,进行监督,预防应放在首要位置。针对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必要预防措施,维护患者的健康。

3.2.2优化重症监护理室内环境

严格把控ICU患者数量,并将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隔离开来,对于感染情况特殊的患者,要及时的采取促使单独放置,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时也要进行隔离处理,避免交叉感染问题出现。各床位的医疗器械要指定床位专用,不能在其他床位患者护理中使用。注意重症监护室室内环境清洁,病房的彻底清洁和熏蒸消毒频次要达到每月1次,每天开窗通过的时间为30~60分钟。同时要对病房进行微生物监测。(2)加强ICU的管理,严格管理进出人员,探视人员数量和探视时间要严格规定并执行,治疗期间禁止探视,在家属探视前必须要采取消毒措施,并且穿上探视服和鞋套。如果患者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禁止探视。

3.2.3对患者病情进行实时监测

通常而言,一旦ICU患者出现感染情况,都会集中在呼吸道,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每天要清理患者口腔2次,患者出现呕吐症状或者拔出气管插管后必须要立刻清理患者口腔;对患者进行吸痰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动作力度,不能由于力度过大使患者上呼吸道粘膜受到伤害;如果患者使用呼吸机,就要对呼吸机和人工气道的进行管理,定期对呼吸机进行检查,并采用一次性无菌管道。增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须严格依照流程规范进行,并及时对患者置管处的皮肤采用无菌消毒处理,干燥后粘贴3M透明敷贴并每天按时更换。侵入性护理操作在护理中尽量避免,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应该尽早拔除留置导管,如果插管时间过程,就会发生感染风险。如需进行侵入护理,动作要轻,严格按照护理操作流程规范进行。

3.2.4对抗生素进行合理的使用。对细菌的耐药性要严格监测,合理运用各种抗生素,在护理中对患者状态格外注意,如果出现疑似感染必须要对患者其痰、尿、血及引流液等样本进行采集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再开展进一步的治疗与护理。

3.2.5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病情重、住院时间长,经常对治疗持一种悲观态度,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在心理上安慰患者,使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全面分析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原因,进而制定合理科学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丽莎,廖晓茹,邱泳波,盛娆.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病原菌谱与耐药性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2)

[2]张玉冰.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1)

[3]翁莉群.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与控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