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分析

蒋洪玲

蒋洪玲

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骨外科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椎管减压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6例为观察组进行椎管减压器后路手术治疗,选取同期的前行传统后入路手术的1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椎管容积、Cobb角、残留椎体高度、神经功能症状、后背疼痛等项目进行评价。结果:改良后路手术与传统后路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24h伤口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手术中应用椎管减压器可以安全有效进行椎管减压,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椎管减压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

当暴力来自垂直轴方向的压力,通常也是高空坠落,足臀部着地,脊柱保持正直,胸腰段脊柱的椎体受力最大.因挤压而破碎,由于不存在旋转力量,脊柱的后柱则不受影响,因而仍保留了脊柱的稳定性。破碎的椎体向四周散开趋势,碎块与椎间盘可以向后方突向椎管,可压迫脊髓产生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在轴向受到暴力冲击而发生的垂直压缩损伤,使椎体分裂,椎体前后、左右径移位明显,其后缘骨块向椎管内突入,椎板、后纵韧带、棘间韧带也可损伤,可伴有或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1]。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6例为观察组进行椎管减压器后路手术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6例为观察组,男10例,女6例,年龄22-48岁。对照组男9例,女7例,年龄23-4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进行椎管减压器后路手术治疗,选取同期的前行传统后入路手术的1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椎管容积、Cobb角、残留椎体高度、神经功能症状、后背疼痛等项目进行评价。

1.3统计学处理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改良后路手术与传统后路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24h伤口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伤口引流量及手术时间的比较

组别病例术中出血量(ml)术后24h伤口平均引流量(ml)手术时间(min)

观察组16478.4±109.6297.5±45.3137.6±11.4

对照组16516.8±108.5312.7±43.8156.8±12.5

χ29.0457.6846.232

P值<0.05<0.05<0.05

3讨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可实现解剖复位、重建矢状面形态及间接减压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但内固定失败可导致复位丢失、迟发性后凸畸形、力学性疼痛及神经损害等并发症[2]。内固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未施行融合或植骨融合不够丰富、假关节形成。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外侧融合是降低内固定失败、减少纠正度丢失、迟发性后凸畸形及神经损害等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措施,只行内固定而不做植骨融合明显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不恰当的手术方式。对于无神经损伤及胸椎后凸畸形<25o,腰椎<10o,椎管狭窄<50%者,可行保守治疗,常采用支具或石膏背心外固定3~4月。对于椎体压缩>50%,胸椎后凸畸形>25o,腰椎>10o,椎管狭窄>50%者应行手术治疗[3]。对于合并神经损伤尤其是不完全性神经损伤者应行手术治疗。而对于不稳定性骨折,无论神经功能正常与否,都应考虑手术治疗。有学者认为严重冠状及矢状位畸形也是手术指征。Gotzen等首先报告他们采用单节段复位及固定手术治疗的结果。在他们最早的研究中,14例不稳定压缩骨折Ⅱo采用后路单节段内固定(9例采用钢板和Cerclage钢丝固定,5例为内固定器)。结果与11例同样的骨折类型非手术组进行比较[4]。作者结论认为后路单节段固定和融合值得推荐。在其第2篇论文中,Junge描述了改良技术,通常包括后路异体骨植骨以及某种程度经椎弓根植骨。2年随访39例患者表明,17例(43%)完全无疼痛症状,17例仅存在天气变化出现不适以及剧烈运动时轻微疼痛。

Defino在类似病例数较少一组(18例)单节段后侧固定病例中,经2~12年(平均6.6年)影像学和临床随访,认为单节段后侧固定在胸腰椎骨折的特殊病例是一种充分和满意的手术方法。临床评估表明,残留疼痛率低以及患者对最终结果的满意度较高。功能评估显示,95.5%的患者恢复全日制工作以及低残障率。影像学评估也表明,在术后晚期固定节段的后凸会增加,发现椎间盘高度会下降。没有出现植入物疲劳,也没有发现假关节形成病例。Finkelstein等对22例胸、腰椎屈曲一牵拉型骨折患者施行了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Cobb角从术前平均10.1o矫正至术后0.9o,随访观察20个月,未发生矫正丢失,其证实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屈曲一牵拉性骨折取得了理想效果。近来有学者指出,传统后路短节段矫正度丢失首先发生于椎间隙的塌陷,并指出在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时注意纠正伤椎本身成角畸形比纠正区域成角畸形要重要。因此,术中不仅要纠正脊柱后凸成角畸形,更要注意纠正伤椎本身的畸形,纠正伤椎高度,恢复伤椎的正常应力,必要时行椎体成形术以减轻内固定取出后的矫正度丢失。同时,大多数学者在随访中也发现伤椎置钉不能完全阻止胸腰椎骨折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矫正的丢失。尽管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在临床上初步体现出一定的优势,但目前尚无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研究,其应用指征、安全性、技术规范等亦无定论。本组资料显示,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手术中应用椎管减压器可以安全有效进行椎管减压,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传军,张跃林.不同时间段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对患者神经损伤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8:62-63.

[2]王兴盛,王想福.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开窗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08:719-722.

[3]平志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弓根螺钉治疗36例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25:101-102.

[4]亚俊,马志坚,廖鹏.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