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行文结构研究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3

英汉行文结构研究比较

刘山峰

(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700)

摘要: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作为理论蓝本,深受乔氏在七十年代后期发展的句法理论框架的局限。这个方面上的对比研究理论几乎无一例外注重语言形式的对比分析,很少探究内在机制,论证工作基本上是从形式到形式。这种囿于形式的对比分析,很容易陷入类比方法论。

关键词:英汉语言;结构;对比;语言形式

六十年代末期以来,国际范围内对比语言学研究基本上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作为理论蓝本,深受乔氏在七十年代后期发展的句法理论框架的局限。这个方面上的对比研究理论几乎无一例外注重语言形式的对比分析,很少探究内在机制,论证工作基本上是从形式到形式。这种囿于形式的对比分析,很容易陷入类比方法论(an-alogiealmehtod)的槽白,忽视语言的深层差异,难免流于肤浅。

其实,就对比语言学而言,最基本的间题在于抓住对比中的双语(或多语)的不同的基本素质,或日异质伍eet扣fogy〕,语言的许多形式风题其实只是基于其特定素质而发之于外在的表现现象,是一种外在言语行为表现。我们无疑必须更加关注内在的、支配言语行为表现的各种内在机制initrsnicmechanism,考察它们以何种形式作用于语言结构,而使一种语言有别于另一种语言。

1.异质性

毫无疑间,人类的语言都具有共性。语言的基本共性是:作为承载人类特有的思维的工具,它们是人类共同的交际手段。语言之所以能发挥这一职能,因为人类所有的语言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条件,即它们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同一性。人类的语言可能千差万别,但它们所反映的客观世界:金、木、水、火、土、时间、空间等等都是同一的,在符号学中称为“所指的同一性”。如果缺乏所指的同一性,人们就无法进行有目的的交流。

语言之间虽然广泛地存在所指的同一性,但是对所指的描写(语言学上通常称之为“陈述,或“表现”,即presentaiton)每一种语言却各有千秋。现今存在的人类语言都可以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绝不可能取而代之:民族政权可能被取代、被兼并,但民族语言不可能被取代`被兼并。可见,语言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为另一种语言所无法取而代之的异质性。

显然,语言的异质性必然充分体现了该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culturalmatirx)的民族性。这是我们考察语言的异质性的一个总纲。本文只能作一概略的探讨。

1.1语言异质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表现”实际上指语言的层级性(ihearr面cal)范畴,不是指狭义的语言形式表现式。在语言的各层级范畴中,无一层级不是充分体现了该语言的特殊的素质。

1.音系体现异质的主要事实是(a)音位(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质。比如英语的“r’’与俄语的“P’’不同汉语中实际上不存在“r’’,“r’’音译为“尔”,但“尔”的音标是“er,’。汉语中也不存在边音[l]及齿舌音[0]等等,英语中则没有汉语的“知”(zhi)、“痴”(ehi)“日”(ir)、“尸”(shi)。(b)内部屈折。汉语完全不具备,英语则不完全具备。(c)声调系统。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以及平仄(“仄”包括上、去、入)交替组合的规律,如“相间相重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等汉语典型的音律,英语没有。英语有词的重音和句的重音,汉语只有句的重音。(e)音调法则汉英也完全不同。英语有升调、降调、升降调规则,汉语中没有“升降调”,升降的规则也不同于英语。1.12文字体系文字是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在信息论中称为“符号集”),是听觉符号系统的规范化记录。文字体系非常充分地体现了语言的异质性。英语属于表音文字中的音素文字,汉语属于表意兼表音文字(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英汉文字在结构形态上的悬殊差异如下:l)英语的音素分布特征使之具有形态发生学(包括词内和词外屈折)上的条件。英语的词内形态变化虽然并不多,但非常稳定,其中动词的形态变化尤为重要。实际上,英语句子的句式变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动词的形态变化(如被动句、虚拟句等等)。英语句子实际上是以动词的形态变化为主轴展开的,动词与作为行为者的名词搭配,形成了英语句子的SV提挚全句的机制。汉语文字大体成方块形,是一种非音素组合结构,因此不具备形态发生学的条件。汉字的方块结构决定它只能以直接组合(对接)形式组成词,而英语则可以通过音素变化组成词。汉字的这种异质性对汉语词法、句法乃至整个语言都具有根本的、深刻的意义。

2)英语文字系统微观结构属于完全依据语音(音素)的任意性符号,其音素组合的任意程度很大,信息量很低。①除合成以外,英语的单词如heavy,air,Plant等等数以万计都是非自释性(nonselexplanatory)。而汉语则不然。汉语文字系统微观结构的图象性很强,任意程度低于表音文字,信息量高于表音文字。汉字的自释性很强,视觉语义分辨率很高。如“明”表示日、月光照,“籍”表示用手分开。汉字本身常形成一个小的、基本的意义自足单元。它的长度是可以表示一定的意义,信息量高,自释性强,其弱点是在词的组合构造中它可以产生对词的语义限制,形成比较凝滞的“语义边界”(semanticbound)显得不够灵活,对语境的适应性弱。

英汉文字体系各自的异质性正是英汉词义差异最深刻的原因。

1.13词语体系文字体系特征在很大

的程度上决定了词语团系特征,这是自不待言的。英汉手字结构迥异,它们各自的词语体系也充分体现了其异质性。1)英语的字母一音素组合。使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即词的基本构架未变,但词的数(nuxnber)性(gender)格(ease)以及词性(thePartofsPeeeh)已经改变,如foot,feet、he,hisohim,redundaney,re-dundant等等。词的形态发生力使英语的词广泛带有形态功能标志和词性标志,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使英语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态程式。当然词的形态发生能力不仅仅英语具有,但英语的形态变化有其本身的异质性,即繁复的形态变化规范,它不同于法语、德语或西班牙语的词的形态变化规范。汉语的词不具备形态发生条件。它的微观结构体呈独立的方块形,字与字之间不存在结构联接⑧。这样,就使汉语基本上不能依仗词的本身显示词性,词性的显示只能靠附加助词或在更大的程度上凭借词在句中的意义来判断。这就使汉语的语法隐性化,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使汉语语法结构和功能整个处于隐含状态(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幻英汉文字体系的异质性特征导致两种语言在构词上的差异。

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字形没有任何变化。这时字成了语素,有义语素(meaningflumoprheme)是词义的组成部分,如“父子关系”是“父”、“子”、“关系”的直接组合,在语义学上称为①根据信息论研究,英语文字系统微观结构(字母组成的音素)的冗余度(erd二dancy)很大。在常用英语中,如不考虑距离超过8个字母以上的统计结构时,其冗余度为50另,即一半字母并不是用来传递信息,而是用来保证这些词中的字母—音素组合符合英语的构词、语法规范,②英语文字结构的基本部件是`四环体”(l。。p)与屈拆变化的要求相适应。汉语文字结构的基本部件是直线、点和对兔直线的变体(撇、捺),总之是`,storlet”.`,stork不能使字与字相联,与汉语单音节音系相适应。利用汉语字与字可以直接对接这个非常灵活的组合机制,形成汉语所特有的“回文”。英语构词法比汉语复杂,其基本手段除词类转换(covnerison)词形无变化外(如sweat,n.,sweat,其他手段词形都有变化,而且主要依靠加缀法(aiffxation)。象汉字这种个体自足性(结构独立、意义自释、词性内含),是不可能具备的。在理论上,汉语依仗直接对接可以组成五十万个有义语素(但约定俗成的只有约七千个),而英语只能组成二百余个音节。汉字造字机能强,这是汉语倾向于寓新义于新词,排斥一词多用的根源之一。与荀子的“正名”主张相依相随。

3)文字体系的异质性特征导致汉英词义的显著差异。上文已经提到英语词义灵活、汉语词义执着的基本原因。此外,汉英词义还各有一些异质性特征。汉语倾向于寓新义于新词,排斥一词多用的另一个原因是汉字发源于图象,文化历史上的语义沉积使汉语形成了因形见义的独特性,比如“森”,三个木字,可以因形见义为“树林”。更多的汉字则是形、音结合以定其义。这个历史传统决了汉语的命名法(nomenelature)。英语也有自己的异质性特征。其一是英语与其他表音文字一样,重在准确地记录言语的音,它的原则是“由声及义、声入心通”,文字符号与义不挂钩。这就使英语的命名有很大的灵活性。加以英语充其量只可能衍生八百多个音节,其中搭配力强的只有近二百个音节。因此英语必须充分利用旧词,以旧词寓新义。

此外,英语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与欧洲其他语言的广泛接触中,它不可能不也必须大量汲收外来词。英语是全世界仅有的一种开放性最强的语言,它非常乐意并便于兼容并蓄。1.14句法体系句法体系是在语音、文字、词语三个体系的基本框架的格局限制下构成的。以上三个体系的基本框架决定了英语句法体系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英语SV的这种举足轻重的作用称为SV提攀机制,文字符号任意性的减退使语符系列的内在结构弱化,这是汉语的形态功能不发达的根源,也是汉语语法隐含化的根源。汉语在表达思想时采取的是思维向语言直接外化的方式,而不是象屈折语那样,采取间接的方式。后者中间必须有一个形式/形态程式装置,接受思维的投射,才能转化为语言的表层结构⑤。

这些材料我们只能盖一栋房。汉语的语义结构,通常采取一种直接反映思维程序的对接式(LR对接)直接组合,如“一张桌子(的/有/共)四条腿”、“柴(和)米(和)油(和)盐”、“(你)爱去(也好)不(爱)去(也好)(我不管)”等等,真可谓“抛弃了一切无用的附属装置”(洪堡特),十分简约。英语则无论如何要求将概念组织到相应的语法结构中,经过间接投射以生成言语。没有语法结构的语义结构在英语中是不存在的。而汉语则是寓语法结构于语义结构之中,汉语的语法是虚的,甚少形式的。这个基本的异质性特征广泛地表现为汉语“句核心结构”的SV特异行为模式。

首先是汉语的主语问题。汉语的主语不象英语主语那样对全句“具有全面密切的关系”。SDP说明汉语主语至少具有以下不同于英语的异质性特征,这在汉语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语言事实:

第一、汉语句子可以没有主语,即所谓⑥对此,Plmer在评述中写道:.(汉字作为)视觉符号(可以)直接表示概念,而不是通过口头的词再去表示概念”(1965);正如洪堡特所说的:`(汉语)没有形式上语法区别,抛弃了一切无用的附属装置,从而使句子跟思想的顺序密切对应”。(1895)“谓语主位句”(并非祈使句,谓语可以是动谓(1)a(),也可以是形容词性谓语词(l)(b)。这个事实,可以证明汉语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松散的,相关性(数的一致等等)远不如英语中的主谓。

第二、汉语中可以有主语并列,如(e)、(j)句。这种并列主语,也可以叫“大主语+次主语”。这时的大主语,往往是话题主语。话题主语的涵盖面可以很宽,例中(d)、(e)、(f)、(g)、(h)、(i),(j)的主语(或大主语)都可以涵盖在话题主语之内。全句都为话题主语提供信息,故而称之日“话题”。

第三、汉语SDP的立论是将主语次范畴化,将主语再分类为施事、受事、与事、时间、地点(方位),或非话题主语(施事主语)与话题主语(受事主语、与事主语、时间主语、地点主语)。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汉语的语言事实,才能摆脱印欧语语法概念的框框。汉语就是汉语,汉语有其有别于英语的异质性。

1.15语段问厄语言中语段以下的层级(语音、文字、词语、句子)都是基础层级。语段是句的逻辑扩展形式。英汉语段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1)汉语有形合(hyPoraxis),也有意合(Parat巍s),但重意合,这是汉语基础层级的异质特征的发展。汉语基础层级语言结构不能形成以形态(特别是动词形态)为主轴的发展程式,)以形合机制为语段发展的杠杆迥然不同。汉语语段以意念为主轴,以意役文,以神役刑。试观察以下汉语句子的意念主轴如何(而且必须)转换为英语的形式主轴: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落乎苍苍。(苏轼:《前赤壁赋)这类例证在汉语中可谓俯拾即是,正是这种行文风格,构成了汉语独特的、旷旷乎于人世的语言美。2)在总体安排上,汉语形散(pergent),英语形聚。汉语的叙述呈流散铺排式,取单层面递进;英语的叙述呈主从扣接式,取多层面递进。本文由于篇幅有限,不能举例详加阐发。

2.结语综上数节,有必要将本文主旨归纳并提掣阐述如下:

1)语言学在发展,对比语言学理论必须拓宽深化。我们不能停留在分类学的层面上,也不应受类比方法论的约束。我们应矢志于深度和广度上的开拓。语言对比研究应该抓住异质论:英语就是英语,汉语就是汉语。我们在方法论上必须具有一种科学的、唯物的态度,一切以语言事实为依据,扬弃机械类比。3)本文中只是粗略地提到若千命题。几乎在每一个命题上都要求我们从事静心的、悉心的研究,用合乎逻辑的形式论证方法观察积累语言事实,推导出我们的基本理论体系。4)对比语言学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我们的理论研究当然应该有对策性。但对比语言学应用研究(翻译、双语教学、词典编篡等等)不应局限理论研究的视野。我们的研究可以有应用上的侧重,但对比语言学理论体系应是一个整体,我们不应忽视整体研究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刘山峰(1979-),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美术学院外语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英语口译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流、英语口译翻译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