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检测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6
/ 2

论述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检测方法

顾利利

射阳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224000

摘要:国家居民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其中,对食品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视。现在的食品中往往污染物重金属含量的检测会过高,这种重金属污染物会使人体机体慢性损伤,但不会使人体立刻发病,它是一个缓慢的损伤过程,在早期时期很难被发现,等到晚期时就会导致人死亡。因此,国家对于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检测一定要严格把控,避免其危害到人们的自身安全。基于此类情况,本文将对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的检验检测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便保证食品的安全质量。

关键词:食品;重金属污染物;检测方法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离不开一日三餐的饮用的,故而食品的安全方面是人们所高度重视的。在近些年的“3.15打假”事件中,出现了许多不合格的食品,有些甚至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因而,哪些食品不能吃、哪些食品能吃,这两个问题使得人们在对于食品的挑选上变得迷茫。要想保障食品的安全,就需要我们利用相关的检验技术与设备对其质量进行检测,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避免有害食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对人们的身体造成危害。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检测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与漏洞,这些都会影响检测的结果与质量,所以我们对于检测方法一定要进行研究,不断的掌握新技术,为人们的安全做出保障。

1、重金属污染概况

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比重在5以上的金属(如铜、铅、锌、镍、钴、镉、铬、汞、铋、锡、锑、铌、钼等)进入到食品中被人们所食用,进而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导致人员伤亡的污染方式。通常情况下,重金属的自然本底浓度是不会达到有害程度的,但由于社会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使得这些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如铅、汞、镉、铬等)不断的进入大气、水和土壤中,从而使正常范围环境被重金属所污染。

从食品安全方面考虑的重金属污染,目前最引人关注的是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有显著生物毒性的重金属。重金属主要通过污染食品、饮用水及空气而最终威胁人们的健康。据研究,重金属污染经食物链放大随食品进入人体后主要引起机体的慢性损伤,进入人体的重金属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才会显示出毒性,因此往往不易被早期察觉,很难在毒性发作前就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更加重了其危害性。

世纪50年代在日本出现的水俣病和痛痛病,经查明就是由于食品遭到汞和镉污染所引起的公害病,因此重金属的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造成食源性危害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治理和环境污染日趋失衡。例如我国的水体污染严重,全国7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以及许多湖泊遭到污染,80%以上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尤其是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也正在加剧,污染面积在逐年扩大,因而导致食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越发严重,这已引起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关注食品安全就是关注健康,要解决食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首先应立足于控制污染源,切实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其次,要建立完善食品重金属污染的预警机制,扩大和加强对食品污染的监控,提高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技术水平。

2、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2.1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重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某些地区自然地质条件特殊,环境中有高本底重金属含量。如在一些特殊地区,矿区、海底火山活动的地区,因为地层有毒金属的含量高而使动植物有毒金属含量显著高于一般地区。(2)人为的环境污染而造成有毒有害金属元素对食品的污染。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重金属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农用化学品,如含金属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可造成水体及土壤的环境污染。如污染的水体中镉的浓度可以达到0.23mg/kg,比正常水体高10002000倍。污染的土壤中镉的浓度可以比正常土壤中的浓度高出800倍,在这些土壤中种植的植物含镉量就明显增加。值得提出的是,重金属污染和一般的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不同,即使它们在环境中的浓度很低,但由于环境不容易净化,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后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可以在较高级生物体内成千上万倍地富集起来,然后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导致潜在的危害。(3)在食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使用和接触的机械、管道、容器以及因工艺需要加入的添加剂中含有的有毒金属元素导致食品的污染。

2.2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镉是一种蓝白色金属,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但含量极小。镉可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进入植物性食品,并通过饮水与饲料转移到动物体内,使畜禽类食品中含有镉。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和肝脏中,镉中毒主要损害肾功能、骨骼和消化系统。研究表明镉及其化合物还具有一定的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2)铅是一种灰白色金属,主要用于制造蓄电池、颜料、釉料等,四乙基铅等烷基铅因为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而曾经被用作汽油的防爆剂广泛使用。铅中毒是一种蓄积性中毒,随着人体内铅蓄积量的增加可引起造血、肾脏及神经系统损伤。铅中毒后往往表现为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贫血等慢性中毒症状。从危害程度来说,铅对胎儿和幼儿生长发育影响最大,因此儿童发生铅中毒的几率远远高于成年人,目前我国儿童金属铅污染较为严重。(3)砷是一种非金属,但由于其许多理化性质类似于金属,故常称其为类金属。砷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砷和有机砷。砷对人体中的许多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使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及细胞的呼吸、分裂和繁殖受到严重干扰而引起体内代谢障碍。砷中毒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砷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而死亡,病人常有七窍流血的现象。

3、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技术及其进展

3.1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重金属元素限量的检测方法有比色法、比浊法、斑点比较法、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等。有关国家标准均详细规定了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以下列出的是食品中的铅、镉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1)食品中铅的常用检测方法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其检出限为0.02mg/kg;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出限为0.4mg/kg;单扫描极谱法,检出限为0.085mg/kg;二硫腙比色法,检出限为0.25mg/kg;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检出限为5g/kg。(2)食品中镉的常用检测方法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其检出限为0.1g/kg;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出限为5g/kg;比色法,检出限为50g/kg;原子荧光法,检出限为1.2g/kg。

3.2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技术进展

(1)检测仪器本身的技术进步,其硬件和软件功能的不断提升;(2)样品的处理,包括样品的消解和必要的富集方法的进步;(3)测定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原子吸收光谱法是食品中重金属的主要检测技术之一,它可以采用电热原子化(石墨炉),火焰原子化或氢化物发生等方式。这些方法均具有较低的检测限。目前原子吸收光谱仪多采用CCD固态检测器代替光电倍增管,其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可以实现火焰和石墨炉一体并自动切换。仪器的软件功能已有很大提高,操作更加灵活方便。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国家对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一定要严格,对各个环节的把控力度一定要加大,积极克服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引进新的检测技术,提高相关部门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水平,保证食品重金属污染物检测结果真实、准确、及时,这样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食品安全中重金属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J].张璎鸾,邢家新,王圣涵.现代食品.2017(20)

[2]试纸法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J].王锦鹏,韩宁,李卫东,毛志平.纺织检测与标准.2016(04)

[3]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金洪伟,陈映新,陈文丽,舒锐绵.现代食品.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