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进步课堂的数学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探索进步课堂的数学教学模式

李卫英

李卫英山东省即墨市通济街道八里庄小学26622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了每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动、有所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我在数学教学中探索出一种模式:“课前导学展示——课上重难点探究——巩固拓展——总结升华”。

一、课前导学展示

课前先让学生按照“自主导学卡”自学。导学卡根据新知识我设计了两大板块的自主学习:1.复习与新知有关的旧知识。2.分层次设计新知识的探究过程,根据探究过程得出自己的结论,总结质疑。“自主导学卡”的设计是关键,根据年级的不同要提出不同的要求,主要是思考怎样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会新知识,不能把老师教的思路转嫁给学生。内容包括:主要知识点是什么?你能联系到哪些旧知?你想到了哪些生活中的现象?你有什么疑问?你还有哪些解题方法?尝试举例或解题等等。这样做旨在让学生知道,学习不用老师教,自己通过自学也能解决问题。优秀的学生能够联系旧知自学新知,还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而后进生通过自学则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这样上课时,他们都有话讲,自然会进行讨论,也在自主中进步,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讲小数的性质时,自主学习导学卡设计的第一板块是“复习导引”,内容是与小数的性质有关的小数意义方面的练习,以旧知识来导引学习新知识。第二板块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信息窗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写出探究过程及发现,并号召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例子、在生活中感悟小数的性质。

二、课上重难点探究

课上我主要分两个板块教学:

1.交流自主学习阶段。有了自学的基础,教师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课堂导入上,因为学生都知道这堂课要学什么,并且他们都对这堂课的内容有了或多或少的理解。因此,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1)学生先进行5分钟的自主交流。①小组交流预习情况,汇总小组意见。②小组分工做好交流的准备。在“自主预习交流”过程中,教师及时通过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检查预习作业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摸清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为教学作好准备。(2)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预习情况。①小组交流。可以是小组不同成员负责不同的问题,也可以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大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补充。②质疑。每个小组发言结束可以向全班寻求意见,其他小组学生可以向展示的小组提出质疑。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和应用》时,发现小数的性质部分是让学生通过自学验证结论,在课上可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学情况,交流怎样通过观察直尺长度、正方形等分图等方法得出0.4分米=0.40分米的过程。最后由0.4=0.40得出:小数的末尾有没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重难点探究展示阶段。数学课常用教学方法就是探究式,因为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比较、发现等方法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组讨论阶段,一定要重视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学习,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得到思维的碰撞,互帮互学。集体讨论阶段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师少下结论,由学生自己通过交流来提高认识。即使遇到了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也要把机会给学生,或者提供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在概括阶段,更要让学生来说,学生可能概括得不全面、不太正确,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概括,让其他学生来补充。教师要对重点概念进行板书,便于学生梳理课堂学习内容。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点拨的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以一个同学者的身份加入学生,适时地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教师应当肯定学生的方法,发现闪光点就要表扬、肯定他的进步,引导他更好地学习。

三、巩固拓展

数学课堂讲究精讲精练,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和练习,这样学生才能在应用中巩固、掌握新知。课堂练习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以及不同层次知识技能的掌握。主要分三步:

1.基础知识技能练习。如计算课的一般计算、公式推导课上的运用公式计算等,这类练习是全体性的,学生都必须掌握。教师要多关注后进生,关注他们是否能熟练运用新知。

2.变式综合应用练习。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加以应用。如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或对基本条件稍加变化,增加灵活性和开放性,需要学生结合本节知识技能再转一个弯才能解题。这样的练习,学生能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连贯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拓展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每节课可以设计一两个拓展练习。

四、总结升化

这个阶段是学生一堂课学习的总结。学生学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进步,还有什么疑问,老师要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反思。老师要及时总结肯定孩子在本节课中的进步。

总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己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课上留出时间充分解决难点。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