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化教学与国际理解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英语文化教学与国际理解教育

张艳

张艳成都高新和平学校610000

摘要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以国际理解教育要求来知道英语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文化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英汉语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和冲突,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新课程文化教学国际理解教育

在新课程背景下,文化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文化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本身的英语文化素养对文化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除了研究英语语言本身外,还要研究英语文化,具备必要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特别是国际理解教育理论。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平等地对待不同文化,尊重、理解文化差异,这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在目前新课程背景下,研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必然会对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学习中遇到的英汉语文化差异,克服文化冲突,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说,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为实施英语文化教育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和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

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对国际理解教育做了明确的解释: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

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教学材料中出现的英语文化现象,理解英汉语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做好文化意识上的准备。具体说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文化平等的观念

世界不会只有一种色彩,地球上也不会只有一种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着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文化的魅力正在于其多样性。即“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文化,只有不同的文化。”

(二)对英汉文化的态度

文化平等的观念表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对待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正确态度。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具备对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的正确态度,不仅对于目前的英语学习,而且对于以后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英语文化,正确的做法因该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其先进的成分,为我所用。对于汉语文化,我们不能因为其历史悠久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为其他文化的强势状态而妄自菲薄。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中学英语教学中有大量的中外文化差异现象,如果没有跨文化交际的正确观念,很容易造成文化冲突。英汉语文化差异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中学英语教学中经常遇到有如下几类:

(一)称呼语

英、汉语中都有称呼语,英语的称呼语比较简单,其崇尚平等、强调个体的特点在其称呼语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一般场合里兄弟、姐妹、师生、朋友、同事、上下级之间一般都是直呼其名,而且非常自然,在正式场合才用Mr.、Miss或Ms等称呼,只有极少数职务、职称能用来称呼别人,如医生、博士、教授、总统等,因此从英语的角度看,Goodmorning,TeacherZhang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按照英语国家人们说话的习惯,学生应说Goodmorning,sir。相比之下汉语称呼语则复杂得多,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长幼有序,老少分明,“小王”、“老王”都是很常见的称呼,可是如果把这些称呼直译成英语,如"LittleWang"、"OldWang",则是无礼的。

(二)问候语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不少问候语。英语通常用的问候语“Hi!Hello!(你好!)Howareyou?(你好吗?)Goodmorning!(早上好!)等,而汉语的问候语除了问好外,还有“吃过饭了吗”,“去哪儿啊”,等,这并非是要了解对方的隐私,只是打个招呼。即使提及对方的年龄的问候语也很普遍,如,“您老这么大岁数,身体还这么硬朗。”这是一句带有恭维意思的话,老人听了一定很高兴。如果照字面翻译成英语:“Youareinsuchanoldagebutyouarestillingoodhealth.”西方人本就对年龄非常敏感,尤其是老人,一个but就足够煞风景了,更不必说那个old了。他们会觉得在说老人健康不正常,这简直与骂“老不死的”没什么两样!

(三)邀请用语

由于传统文化的原因,中国人在接受对方邀请赴宴或参加晚会时,往往不是爽快地答应下来,而总是委婉地,半推半就地应承,如“谢谢,您太客气了”,或“这太麻烦您了”,如果把这些说法直译成英语,一定会使喜欢直来直去的英美人困惑不解。按照英语国家习惯,此类情况下应该明确回答“Yes,Iwill”或“No,thankyou”,而不是不置可否的“Thankyou"。

(四)隐私话题

谈话的话题同样也体现了文化差异。如有的中国学生和老外聊天时常会问“What’syourname?”,“Whereareyoufrom?”等问题,但是这些常被英美人认为是他们的隐私,尤其是在初次见面的时候,这样对话就很难进行下去,因此选择合适的话题非常重要。一般说来,婚恋、年龄、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有关方面的问题都不宜作为谈话内容,特别是在双方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

(五)对于赞扬和恭维的反应

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听到赞扬的话,总是表现的很谦虚或反复地否认,而不会像外国人那样很坦然地道谢。如,当外教表扬某学生的英语说得好时,如果回答“No,justso-so.”或“Oh,no.MyEnglishisverypoor.“,会让听者认为答话人在嘲笑不分好坏,缺乏审美观和鉴赏力,因此此时应像英美人那样欣欣然接受,一个简单的“thanks”就会令对方如遇知音。

以上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文化差异,此外,英美文化在时间、空间、思维模式、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和中国文化存在着差异。

四、国际理解教育为解决文化冲突提出可行之道

国际理解教育对于解决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理解和文化冲突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全部文化,揭示该文化的一切内容。《英语课程标准》将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的方面,不仅指出了文化教育的具体内容,还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了具体教学要求。国际理解教育为理解文化差异、解决文化冲突提出了可行之道,但是中学阶段通过英语教学实施国际理解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这对英语教学,特别是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理解教育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它需要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各种教学因素的教育合力,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吴忠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教学.

【2】余新.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