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的实现条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的实现条件

徐建浦

徐建浦(江苏省张家港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15600)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040-02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的实现条件。方法针对突发公共卫生预警体系建设对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的实现条件。结果必须建立起快速、健全的预警体系,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一旦出现危机,就能迅速做出反应,使损失降到最低。结论只有通过加强法律体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人才建设等方法,才能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的建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的威胁,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不可低估。人类所能够做到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灾害降临之前,构筑一道坚固的公共卫生防御屏障,建立起快速、健全的预警体系,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一旦出现危机,就能迅速做出反应,使损失降到最低。

1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继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我国政府在防治SARS进入关键时刻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卫生体制的改革,已逐渐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制的建立,各种法律措施的建立亟待完善,在目前法制社会的建设下,需要健全各行业的法律法规,这也包括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相关法律,只有将这些法律条文进行合理的确定后,才能充分发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的效用。

2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中国没有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综合管理协调机制,有关部门工作分散,全面、及时、准确收集信息比较困难,尚未形成反应灵敏、指挥统一、责任明确的整体应对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依赖于卫生医疗机构的应急与处理水平,更需要多部门协调合作。从甲型HINI流感的传播看,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可能上升到威胁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程度。因此,有必要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中心,通过立法授权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最大限度地调集各方面力量,协调各部门统一行动,提高政府应变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一个统一的应对中心,不仅行动运作更为专业化,预警相关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发布也会更加的准确、及时。

我国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该按照层级化管理体系完成,一般来说,层级管理体系如下:

卫生部:依照职责和预案的规定,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成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体系,构建与完善公共卫生网络信息平台,提高必要的物资设备和经费保障,确保预警体系的正常运行;负责与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测,并提供预警所需相关信息,建立与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别,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国家规定要求的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

医疗机构:对病患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按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承担监测初始信息的实时收集与网络直接报告工作、监测哨点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任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最基层的卫生医疗机构,及时组织完成各类疫情与监测信息的收集与报告;提供可靠、完整、准确的预测必需的基础数据,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法定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

国境口岸卫生检疫部门:根据职责做好国境口岸出入境人员、船舶、航空器、货物、邮包等检疫工作,发现疫情及时处置,并立即向卫生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监督执法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监督各有关部门、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中遵纪守法,尤其要加大对渎职、不作为的检查力度。

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消除人们的恐慌情绪。

社会爱心团体:有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提供各类物资和援助,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得到及时响应。

交通运输部门:公路、铁路、民航等运输部门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相关信息后要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做好相关控制措施。

3加强人才队伍和实验室建设

对现有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进行优化重组,引进优秀的人才,并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培训,加强对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和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增加利用监测数据进行预警的原理和技术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能力。为了处理传染病大规模爆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组等快速反应部队。调查组独立于现有的传染病管理体系,在接到疫情信息或相关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收集信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准确信息。加强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实验室建设,克服当前检测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提高对传染病爆发、中毒及不明原因疾病的快速检测能力,以便及早找出病因,采取正确有效的控制措施。

4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政府可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工具,在第一事件发表最新信息和事实,争取舆论主动权,公开揭露谣言,保证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新闻发言人通过发布新闻、接受采访等方式,发布信息、讲解政策、解疑释惑、澄清事实,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对于一些涉及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涉及社会稳定、灾情、疫情等重大新闻内容的发布,要严格把关,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原则立场。

5加强应急预案演练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使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到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演练能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能够提高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提高各种保障能力。通过演练,也能够发现应预案中的不足,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得到及时响应。

6加强社会动员与参与机制建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仅仅依靠政府的决策和卫生部门的工作是原因不够的,各地政府应建立起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动员各行业、各社会团体、各种力量共同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成熟而广泛的公民参与不仅可以丰富和充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的内容,可以为预警体系大量的信息,提升预警体系的层次,获得丰富多样的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达到协调有序的目的。

7加大投入、加强物资储备

我国的财政政策历来是重视生产性投入,而对公共支出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公共服务支出不足。2011年,各级财政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投入资金总额约300亿元,人年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至25元,但比发达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低了很多。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科技投入将达到GDP的2.2%,今年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将达到GDP的4%,但医疗卫生的投入却没有这样的规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建议国家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应占到GDP的5%。国家应加大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同时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合理安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的日常经费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在各地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设备、药品、生物制品、消毒产品、防护用品及有关物资等战略储备库,实现集中调配和统一管理,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及时,响应及时。

8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国际合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部门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机制,协调有序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渐呈现出跨国界的趋势。为有效应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面要广泛开展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要加强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合作,参与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行动,积极利用国际经验与技术力量来建设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

9进行体系评估和质量控制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的评估有助于不断完善起功能和作用。国家要有一个总体的评估指导方法,评估时所选择的评估标准要考虑当时预警体系的发展水平,各地也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优先监测的目标事件、系统的组织结构、系统的运行过程和能力等方面。

明确政府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公民责任,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明确的责任体系的建立,使政府能有序地组织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和控制。在发现突发事件的苗头时,能够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快速到达规定的岗位,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警。同时明确公民的责任,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接受传染病的隔离治疗、配合流行病的调查、必要时接受公民人身强制等,使全社会责任明确,团结协作。同时对没有履行职责的单位和个人可依法严厉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10讨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社会灾难,会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会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变迅速,正确、迅速的决策是成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前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的建设,是对一个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综合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考验。世界各国都在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建设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的研究将逐渐走向深入,相关理论会更加成熟,国际间合作将更加广泛,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观点将更加深入人心。我们在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充分运用相关领域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充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确保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海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5.

[2]袁宏.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体系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郑州:河南大学,2009.

[3]徐鹏,罗力,于竞进,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测及预警工作的质量控制指标研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