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急诊室管理重要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加强急诊室管理重要性分析

曾正娟

曾正娟(广西钦州浦北县人民医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急诊室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工作人员的执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并且是一个意外情况发生较多、较频繁的科室。因此,合理、科学的加强管理制度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可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工作的能力的提升上进行帮助,并且可保障硬件设施正常使用,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及时的处理。对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急诊室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386-01

护理质量的提升是护理管理的价值体现,也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思想所在,特别是医院急诊科,不仅人流量大,有患者随时就诊,并且前来急诊科有相当一部分病情危重的患者,在相应科室医师到达之前,要求护士应该以最快的速度,熟练的技术以及符合规范的方法进行抢救前以及抢救中的护理工作,以挽救患者生命。因此管理督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对加强急诊室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管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加强急诊室管理的重要性

急诊室是医院收治以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院的一线诊治场所,收治的绝大部分患者病情具有危重性、突发性、复杂性,并且患者和患者家属会伴有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并且前来急诊的患者数量并不固定,首先要求护理人员适应节奏偏快的工作。并且急诊室的工作大多带有相当的技术含量,要求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丰富。有以上两点结合敏捷的思维,对多变情况的把握,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好急诊室工作。而急诊室工作往往和患者生命直接相关,因此要求护理、诊治质量必须高标准[1]。因此管理可起到质量控制作用以及督促作用,确保工作情况正常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的将急诊室工作质量进行优化,给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就诊体验。急诊室的管理加强,不仅可以提高急诊室工作人员整体服务质量,还可对工作人员工作技能进行优化提升,将工作进行的更好,在提升救治率,降低死亡率、护理风险以及医疗纠纷方面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2加强急诊室管理的具体方法

2.1全面的质量管理

加强急诊室的管理首先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质量观念以及质量意识,要建立全方位质量提升的管理理念。具体要将管理应用到各个环节,使急救工作全程在质量管理的监督下进行,确保工作人员的每个具体工作环境处于受监督状态下,使医护人员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对工作认真负责,降低松懈心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护理人员的工作严格认真,对患者来说,抢救成功率能够得到提升,并且可以有效避免因医护人员误操作或是未按相关规范操作导致的医疗事故。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长期的质量管理下,会逐渐形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将工作做到最好,而并不仅是为了应付质量检查。如此一来,可产生良性循环,对急诊室的工作质量有这积极的提升作用[2]。

2.2工作人员能力培训

管理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使工作人员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峰值,另一方面则可以从工作人员基础知识,工作技能,思想意识方面进行改善,全面、综合性的提升急诊科工作人员的能力[2]。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是加强急诊科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管理人员可组织急诊科人员参加院内知识讲座、外出观摩学习等,使院内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并不仅限于工作中的积累。并且应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考察,检视工作人员对近期课程的掌握程度。考核不应形式化,应该切实的将近期课程进行综合性的考察或者抽查,并将成绩与奖金挂钩[3],提升工作人员的学习热情。急诊科面临的患者具有所患基础疾病多种多样,临床表现不一特点,工作人员的知识得到了全面提升,对各类患者以及各种突发情况均可应对自如,便是加强管理带来的好处。

2.3合理的标准制定

管理学研究发现,有目的进行工作比单纯的工作效率更高,所以适宜的质量指标的制定对科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极大促进作用。一项指标分为制定、执行、反馈三部分组成,三者应紧密结合。管理人员根据上级传达的近期目标细化分化为各项指标,并下达工作人员进行执行,在执行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全程监督,并且不断的收集该指标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之后,对近段时间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在原标准上进行修改,再次下发执行。可持续性的改进标准的合理性,使之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自主性,赢得持续性发展[4]。

2.4加强硬件设施管理

硬件设施是急诊室医疗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医疗设施应该定期检查,务必使其能够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对于物品消毒应该严格把关,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物品丢失,缺失应及时补齐,以备不时之需,同时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科室内人员对常用医疗器械进行维护,确保急诊科所需的硬件设施处于可使用状态[5]。

2.5风险防范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风险防范预案应包括:急救措施故障防范预案、医疗纠纷应对预案、护理登记缺陷防范预案等。并且将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规则、程序对工作人员进行普及。可规定告知制度,如患者入院给予入院通知,主要包括对特殊诊疗的意见征求以及注意事项的告知等[6]。出院给予出院通知,主要包括危重病情告知,注意事项告知等。并对各项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方法进行整理,一旦出现问题,按照相关规范处理,特殊情况应及时上报。

参考文献

[1]皇甫明放,刘琼,王冬,等.加强急诊分诊工作方法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06):527-528.

[2]W.B.Lee,Y.Wang,W.M.Wangetal.Anunstructured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UIMS)foremergencymanagement[J].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2012,39(17):12743-12758.

[3]姚峥,安凤梅,刘力松,等.加强急诊病历质控保障医疗安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04):24-26.

[4]刘敏艳,张桂莲.加强急诊分诊管理提高急诊预诊分诊质量[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6):42-43.

[5]胡滨,李晓娟,吴冰,等.浅谈加强急诊分诊管理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5):159-160.

[6]尹杰英.加强环节管理对降低急诊科护理纠纷的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