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调查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应对措施

戚海燕

戚海燕

(内蒙古赤峰市医院住院处药房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目的:调查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患者中468份病历,统计分析病历医嘱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468份病历中用药医嘱共2316条,不合理用药1056条,占总数的45.6%。不合理用药种类主要抗菌药、联合用药禁忌、联合用药或配伍不合理、溶媒不合理、剂量不合理、重复用药、给药时间间隔与途径不合理。结论: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当严重,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调查分析;不合理用药;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127-02

随着现代医药水平的发展,新药品种不断涌现,临床中不合理用药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增加了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1]。如何合理用药已成为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新问题。通过随机抽查我院住院病历医嘱单,分析用药情况,将问题进行归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临床医师参考,以期达到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患者中468份病历,详情见表1。

1.2调查分析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以相应的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用药须知》等为依据,统计分析病历医嘱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正确的用药措施。

2.结果

468份病历中用药医嘱共2316条,不合理用药1056条,占总数的45.6%。不合理用药种类主要抗菌药、联合用药禁忌、联合用药或配伍不合理、溶媒不合理、剂量不合理、重复用药、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以及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详情见表2。

3.讨论

目前,药物种类不断增加,临床医师对新药物的药理知识和适应症缺乏全面的了解,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药物配伍不遵循药品说明书,以及临床药师缺乏与医护人员的良好沟通等,这些均容易引起患者的不合理用药[2]。

3.1不合理用药的具体形式

不合理用药具体表现形式有:(1)抗菌药滥用是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类型,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出现大量的耐药菌群,使得耐药性更加复杂。在只有病毒感染情况下(无确切细菌感染)常联用抗菌药物,通常在二、三联以上,普遍使用高档或进口抗菌药,而很少使用基础抗菌药。另外,抗菌药品种过多会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同时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2)联合用药或配伍不合理在临床中也较为常见。联合用药使多种药物产生协同作用,以增强单种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或减少药物用量。若出现配伍不合理,会则适得其反。例如,胰岛素与VC联用将导致VC在体内脱氢,生成可逆的氧化还原系统,使胰岛素失去活性,所以两者应分开使用。罗红霉素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用,会使β-内酰胺类药物的杀菌效果降低。因为β-内酰胺类药物是高效杀菌剂,尤其是迅速繁殖期细菌,而对静止期细菌作用较弱;而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的活动,使其处于静止状态。两者合用会使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降低。醋酸地塞米松+氨茶碱+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醋酸地塞米是酸性药物,而氨茶碱是碱性药物,两者同瓶混滴会发生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3)溶媒选用不当:部分药物对溶媒的理化性质有一定的要求。对于中药注射剂,医师若没考虑到其中复杂化学成分在溶媒中相溶性问题,而选用0.9%氯化钠作溶媒时,溶媒中强电解质会加速中药中不稳定成分发生理化变化,可能产生不溶性颗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还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不稳定,容易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宜选用0.9%氯化钠作溶媒。在溶媒的用量上,不同药物亦有差别,如β-内酰胺类药物的溶媒不宜过多,100mL左右为宜[3]。(4)给药时间及间隔、剂量和途径不合理。不同药物都有其最佳的给药途径,静脉注射的药物若口服则不一定有效,甚至失效,含服与吞服均对药物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不同药物起效的血药浓度及其最小抑菌浓度是不一样,如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属于时间依赖型,需分3~4次/d间隔给药。而喹诺酮类属于浓度依赖型,半衰期长,可一次性大剂量给药。但当血药浓度超过最小抑制浓度4倍以上时,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对疗效影响不大,反而剂量过大会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和增加耐药性。(5)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不但没有增加疗效或扩大抗菌谱,反而使不良反应增多,加重患者的医疗费用。

3.2具体应对措施

合理用药是国家医改的内在要求,需要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医院以及医护药人员的共同努力。(1)医疗卫生药品主管部门应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管,出台相关法规、条例,使其有章可循;(2)开展全院讲课活动,加强医护药人员的药学培训与医德建设,护理人员发现用药错误,立即汇报医师,及时纠正,促进药品信息的交流,加强用药监督;(3)每季度出一期药讯,介绍新药的药理知识及其合理用药方法,可预防不合理用药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广文,杜娟.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2):186-188.

[2]林小凤,李静玲,林汉华等.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及预防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0):75-76.

[3]王淑丽.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具体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9):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