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语用”,寻求童话课例开发新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抓住“语用”,寻求童话课例开发新途径

张英俊

四川省盐亭县文同小学张英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基于他们独特的生活经验,独特的家庭教育,独特的性格特征等,对同一内容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课堂上老师针对有位同学说獐子是关心小鹿才那么说,询问你们还有其他看法,并把你认为嘲讽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感情朗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通话;课例;途径

一、各个年段童话文体教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基本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童话教学本身的重难点比较少,语言和文字比较朴实,因此学生完全可以进行自主的学习。教师阅读面窄,对童话理论知识掌握比较欠缺。据调查,当前大部分教师对于童话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少,文体意识较弱。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教师在教学中脱离童话问题特征,把童话课本不当成“童话”教,而只作为认知材料。

二、合作研究,共同寻求童话课例开发的新途径

在发现相关的语文学习问题后,如何针对童话文体确定一个典型样本进行课例研究,是开发课例的关键所在。面对不同的学段、不同的童话课文,课堂教学中总会形成一个规律性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典型性的确定,将是整个研究顺利进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哪种文体,典型课例开发的一般路径为“典型设计—课中实践—课后研讨”。

我们参与研究的教师根据选定童话文体的课文类型,每期各自上好研究课,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听课议课活动,历经磨课和点评的过程,适当调整部分环节,以达到最佳状态,开发出此类文体的典型示范。紧紧围绕语用目标,进行语用教学设计,不断在课堂上进行尝试,一课多磨,在多次教学实践中寻找最理想的语用教学策略。当然,语用教学是在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展开的,我们汲取基于内容理解的先进教学理念,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互服务,相互支撑。形成初步的课堂教学一般范式。

三、总结提炼,形成童话文体课文的一般语用教学范式

1.用比较的方法营造积极“语用”情景,训练朗读。比较是一种参照物,我们在比较中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在比较中不断提高。例如在文中獐子劝小鹿的片段:

师:(出示獐子的话)你觉得獐子对小鹿是什么态度?

生:关心小鹿。獐子是从关心朋友的角度才劝它的。

师:谁来当一当关心朋友的獐子?

生:(读)别干了,这要花整整一年的时间呢!

师:孩子们,你们感受到獐子的关心了吗?

生:不明显。

师:有没有同学再来试一试?

生:(读)别干了,这要花整整一年的时间呢!

师:你们比较出来了吗?谁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关心?

生:(讨论)后来那个同学读得更让人觉得关心。

师:第一位同学,你能再读一次吗?

生:(读)别干了,这要花整整一年的时间呢!

师:你自己觉得和刚才比,有进步吗?

生:有进步了。

师:你如果多读几次,体会一下,就能找到读好的窍门。

通过和同学的比较,和自己前后几次的比较,让孩子们在听中、读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朗读水平,语用训练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

2.在学生的独特体验中,营造积极“语用”情景进行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基于他们独特的生活经验,独特的家庭教育,独特的性格特征等,对同一内容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课堂上老师针对有位同学说獐子是关心小鹿才那么说,询问你们还有其他看法,并把你认为嘲讽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感情朗读。同样的一句话,对它不同的理解,也就读出不同的感觉,老师尊重学生通过自己理解读出来的感觉。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们对语言的感悟也一样,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而不是人云亦云。

3.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营造积极“语用”情景,理解性地朗读,达到语用训练的目的。把生活的积累运用到文本中来,再加以提炼、思考、运用。这一系列的活动无疑是对学生很好的语用训练。

师:小鹿回答獐子的话,那位小朋友愿意读一读?

生:区别大着呢!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师:小鹿是怎么样地回答?

生:坚定地回答。

师:它为什么是坚定地回答?

生:因为它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完成。

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一定要完成某件事的时候?

生:我的作业没做完,小刚叫我出去玩,但我一定要把作业做完后才去。

师:你当时的态度很坚定吗?

生:是的。

师:你当时怎么回答他的?

生:不!我一定要把作业做完了才出去玩!

师:说得真好!你能用当时那种心态、那种语气再来读小鹿的这段话吗?

生:区别大着呢!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引导学生联系了生活实际,把平常生活中的积累运用到学习中,降低了学习难度,孩子们学起来很容易。

4.通过范读来营造积极语用情景,训练语用。小学生善于模仿,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听老师范读,感受语感,模仿怎样体现人物的性格。高兴时应读得快、声调高,难过时低沉缓慢……积累语感,达到语用训练的目的。学生在聆听中体会、感受,通过老师的示范,又让学生亲自实践,调整自己的朗读,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取得进步。

5.在讲故事中,营造积极语用情景,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

讲故事,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因为对故事的复述是建立在对原故事的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的。例如这篇课文学完了,老师启发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当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注意表现文中人物的心理,大家来评一评,他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改进?让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大家听得真仔细,感受也很深刻。老师再让孩子借鉴刚才同学的建议,再讲一次,使故事讲得更生动。当然,讲故事要经历阅读、思考、理解、语言组织和表达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对于孩子来说,这是绝佳的综合性语用训练方法,能帮助孩子从整体上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总之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的根本,抓住了语言文字,就抓住了语文学科的本质,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中要咬定语言不放松,在动情朗读、精心默读中学习语言,在大量背诵、丰富积累中学习语言,在迁移运用、摘抄写作中学习语言。老师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教学的环境和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灵活运用,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