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心理护理

宾干干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外三科永州425900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神经源性膀胱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率为93.33%,并发症发生率10.00%,治疗依从性95.00%;对照组护理干预满意率为为75.00%,治疗依从性为73.33%,并发症发生率31.67%,治疗依从性为73.3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经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行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率、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心理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是在排尿功能控制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损害后引发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需要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必须定期护理与更换,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对患者治疗效果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伤[1]。在本组研究中,对神经源性膀胱长期留置膀胱造瘘患者行心理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神经源性膀胱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5.6±6.3)岁。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者;精神疾病患者;与本组研究不配合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作准确评估,指导患者定期换药,保持造瘘管畅通,多饮水,每2h挤压一次,合理使用抗生素,作感染预防[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前心理护理

因膀胱造瘘术对患者原本的排尿习惯及途径进行改变,因此,会导致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担心手术效果,是否会出现并发症等。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交流,告知患者手术必要性,以及手术的实施原理,手术目的等,通过让患者对手术有进一步了解,促使患者与手术积极配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1.2.2术后心理护理

积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并告诉患者,留置膀胱造瘘管是改善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采取自我护理方式,不仅能够减少花费,也可以减少经济负担,自己也可以更加方便。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述膀胱造瘘管留置对临床治疗的必要性,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平时的注意事项,让患者自己学会简单的护理操作。保持造瘘口的清洁,出现红肿可涂百多邦软膏作感染预防;向家属介绍造瘘管留置的意义,并指导家属正确的护理方式,不能盲目作膀胱冲洗,避免因不规范操作引发的尿路感染,加重病情,鼓励患者多饮水,起到对膀胱冲洗的目的;家长要多鼓励患者,指导患者定期更换引流袋,作造瘘口消毒,将引流袋与引流管固定,避免尿液倒流,出现逆行感染。通过挤压,促进沉积物排出。指导患者作膀胱功能训练,造瘘管不宜持续放尿,会导致膀胱萎缩,2h放尿一次,保护膀胱的自律功能,也需要同时配合护理人员行盆底肌训练,提高患者的排尿控制功能[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干预满意率等进行分析。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观察。SAS焦虑量表评分标准:1~100分,50分以上为轻度焦虑,75分以上为中度焦虑,85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抑郁评分量表评分标准为1~10分,1分表示无抑郁症状,10为重度抑郁[4]。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干预后相关指标分析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率及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分析

干预前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经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是因膀胱神经受损后引发的排尿控制障碍性疾病,行膀胱造瘘术,留置造瘘管对治疗有极为重要的作用[5]。但是对于年轻患者而言,需要面对生活、功能等方面的压力,而留置膀胱造瘘管,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无法正常投入到工作中,因此,需要整个治疗过程中开展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通过鼓励患者,减轻患者生活压力,调动周边力量,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与临床护理与治疗配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6]。通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远期预后[7]。

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率及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8]。提示,心理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与医护人员配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丽卡,陈尧利,吴丹等.高龄患者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护理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3):298-299.

[2]董海静,刘志梅,李华伟等.多功能膀胱造瘘管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71-673.

[3]周玉,谭小军,张小琴等.家庭指导对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32):53-54.

[4]徐立梅.膀胱造瘘管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1):2698-2699.

[5]李鑫,段鲁婧,陈兵海等.HEDIS系统在膀胱造瘘管出院患者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8):93-95,96.

[6]沈凤燕,黄永斌,张海涛等.三通管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与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0):1147-1149.

[7]杨舜兰,杨燕娇,杨奎秀等.腹腔镜下膀胱切除-乙状结肠代膀胱术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27-29.

[8]石建美.健康教育在膀胱造瘘家庭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