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的电能替代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基于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的电能替代模式研究

王红霞安晓伟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新形势下精准扶贫举措的实施,能够为区域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增强社会稳定性。实践过程中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对弃风弃光现象的科学处理,加大分布式能源扶贫力度,需要注重电能替代模式的合理运用。通过对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替代模式的有效使用能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并为弃风弃光局面的改变提供参考依据,满足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要求。因此,本文将对基于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的电能替代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电能替代模式;弃风弃光

加强基于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的电能替代模式研究,有利于实现电能替代战略目标,确保能源利用有效性,拓宽弃风弃光难题的研究思路。因此,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结合不同地区弃风弃光现象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大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电能替代模式研究力度与推广力度,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要求,为电能替代实践过程中的作业计划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实践过程中的电能替代概述

所谓的电能替代,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及能源高效利用的要求下,用电力资源替代常用的煤炭、石油等资源,促使燃料利用效率逐渐提高,并加强环境保护,优化既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为我国环保建设步伐的加快及目标实现提供科学保障。实践过程中应加强电能替代内涵分析,从“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入手,将相关的工作落到实处,促使电能替代计划实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电能替代中的以电代煤,是指在优化能源终端消费结构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污染问题发生率,加强燃料控制,需要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将火电生产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对新能源的合理使用,采取替代的方式对燃煤电厂进行科学处理。在此背景下,终端消费过程中将会提高电能替代技术利用效率,像电采暖、热泵等。

电能替代中的以电代油,是指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汽车运输领域以电代油,提高交通电气化水平可减少石油消费,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交通行业能源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发展,在确保电网安全运行、规范电网接入的基础上,支持社会相关方开展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结合电铁和各地城市轨道建设规划,主动做好配

套供电电源和供电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交通领域电气化,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就是要建设特高压电网,把西部、北部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和西南水电等新能源远距离、大规模输送到中东部,提升新能源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能源安全,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解决东中部能源消费瓶颈问题。

二、基于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的电能替代的经济性评价分析

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主要适用于农村等贫困地区,目前全国各地农村发展比较落后,使用的能源多以煤炭为主,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可以使得农村用电代替煤炭,因此主要分析“以电代煤”的经济性。文中在进行基于集中式新能源精扶贫的电能替代的经济性评价分析时,将从电能替代临界电价,然后将临界电价和现行的居民生活用电电价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基于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的电能替代是否具有经济性。站在项目建设运营主体角度,

将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的临界电价与现行销售电价进行比较,若临界电价高于现行销售电价,则说明应用基于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的电能替代具有经济性;若临界电价低于现行销售电价,则说明基于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的电能替代不具有经济性。而在确定某种能源的临界电价时,需要注重计算机网络与成本分析法的配合使用,得出电能替代的临时电价。

对于农村贫困地区来说,电能替代主要集中在电炊具代替燃煤炊具,在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项目中主要分析电炊具的替代。实践过程中根据各类炊具的详细参数以及临界电价的概念,计算得出电饭锅、电水壶、电磁炉等替代燃煤炊具的临界电价,能够为电能替代模式提供保障。

当居民生活用电高峰和平段时期,电饭锅、电水壶和电磁炉等临界电价都低于居民生活用电的电价时,可说明电炊具在居民生活用电高峰和平段时期实行电能替代不具有经济性;

若居民生活用电低谷时期,电饭锅、电水壶和电磁炉等临界电价高于居民生活用电的电价,则说明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实施中电炊具在居民生活用电低谷时期实行电能替代具有经济性。在居民生活用电高峰时期,临界电价和居民生活用电的电价价格差都超过了预期设想的范围。因此在居民生活用电高峰时期实行电炊具电能替代是很困难的。但是,相对于高峰时期来说,临界电价和平段时期的居民生活用电电价价格差比较小,因此可以在居民生活用电平段时期采取一定的补贴政策或是扶贫受益分配制度等措施来实现电炊具电能替代的经济性。

三、基于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的电能替代模式研究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问题比较突出,实施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对于贫困地区脱贫、推动能源清洁化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一些地方弃风弃光现象严重,继续建设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利用集中式新能源进行精准扶贫,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集中式新能源发电,不仅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弃风弃光,而且可以创造合理的经济收益。此外,推动电能替代,更多地使用清洁电能,加速了贫困地区家庭使用清洁电的普及,改变用能习惯;带动全社会对新能源产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一些新能源发电企业上网更多的电量,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也能够提高政府的税收,同时让居民用户在免费使用清洁能源供电的情况下增加用户的收益,是一个多方共赢的选择。

实践过程中应重视基于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的电能替代模式使用。该模式是指利用已经建成的大型光伏电站完成光伏扶贫的过程,不仅能够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尽快发挥扶贫效益,而且由于不增加新的装机,还能够缓解弃风弃光现象,同时促进了用户电能替代的进行。在该电能替代模式中,为了缓减弃风弃光现象,不再建立分布式发电,主要利用已经建成的新能源发电站进行扶贫。政府部门利用专项扶贫资金联合设备供应商给用户提供绿标扶贫电器设备;用户使用带有绿标的电器进行单独计算电量。这部分电量称为精准扶贫电量,用户可以免费使用但是需要给电网公司缴纳过网费,电网公司负责收集用户使用绿标电器产生的精准扶贫电量,并把精准扶贫电量反馈给发电企业,同时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允许新能源发电企业上网精准扶贫电量的k倍(k>1),并给予新能源发电补贴。新能源发电企业按照政策优先上网精准扶贫电量,并从获得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用户用电过网费的补贴,确保用户用电的经济性良好。

结束语

在寻找弃风弃光难题的解决方法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下的电能替代模式更多的重视,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注入活力。因此,未来开展有关弃风弃光现象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研究工作落实中,应充分地考虑精准扶贫及电能替代要求,将新能源应用于实践生产中,促使电能替代计划能够深入推竞,最大现代地满足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要求。同时,应对其作用下的电能替代模式应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以便增强该替代模式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焦哲,何永秀.弃风弃光背景下农业电能替代推广模式及实施研究[J].陕西电力,2016,(12).

[2]郑彬,陈文仙.从郴州铸造业“煤改电”看电能替代推广之路[J].大众用电,2017,(06).

[3]王伟,黄珂.电能替代战略:机遇、挑战与政策选择[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4]金玮.加快农村地区电能替代的步伐[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22).

[5].电能替代的几种形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