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哈乔夫跨文化对话观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利哈乔夫跨文化对话观研究

李园园

(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61)

摘要:在全球化语境下,随着跨文化间的冲突日益突显,研究跨文化间的对话也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文化子系统对话观、过去——现在文化对话观、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对话观三方面研究和分析利哈乔夫的跨文化对话观。通过对利哈乔夫跨文化对话观的解读,一方面拓宽了利哈乔夫的理论,另一方面利哈乔夫的跨文化对话观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间的对话提供了一种范式。

关键词:利哈乔夫;跨文化对话;全球化;人道主义

一、“利哈乔夫跨文化对话观”的提出

利哈乔夫的跨文化对话观是基于他对文化深层次的研究分析上提出的。首先应该看看他对文化所持的观点,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整体现象,它使得居住在某个确定空间的人从普通的居民变成民族、国家。在研究文化的同时必须去研究文化所在国家的宗教、科学、教育和人的行为道德准则。他指出,把文化看作一个整体现象,看作是一个不同方面有着共同的文化趋势、规律的环境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把文化看作是确定的空间、神圣的领域来研究,不可以从其中拿去某一部分,就像游戏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最广泛的对文化的定义是在文化框架下的所有一切人类活动创造的结果,一切非自然的结果。基于这样的看法,经济、法律和科技等等也属于文化范畴。这种观点是把经济、法律和科技等等看作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这就揭示了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比如:经济作为一个子系统会依赖于意识形态、社会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民族心智等等。

利哈乔夫在发展文化作为人类活动整体系统时引入了“文化环境”这一概念,他注意到文化的完整性是在动态发展中一直存在的。从这就引出来利哈乔夫把文化理解为其不同现象、不同成分、不同层次、不同子系统和文化综合体之间不间断的对话,即“跨文化对话”,而进行对话的主体是人。

二、“利哈乔夫的跨文化对话观”

(一)文化子系统对话观

利哈乔夫在《古罗斯语言和形象》中把文化子系统之间的对话看作是文学和艺术之间通过题材、客体和艺术家思想的对话来研究。他指出,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现象是同时发生的、类似的并且他们有共同的根源。文学和各种种类的艺术影响着社会现实,他们处在彼此之间的对话中,同时又组成一个完整的、最能展示文化发展的文化系统。但是,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的某个阶段可能是这个成分占优先地位,而在另一个发展阶段就是那个成分占主导地位。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主要发展线》中涉及到了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对话,即俄罗斯文学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他明确写到,一个民族的文学从来不可能孤立于其他民族的文学而单独存在,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孤立的俄罗斯文学。文化可以自身进行内部对话,以文学为例,利哈乔夫指出,文学不仅能从外部环境而且能从自己本身得到自己所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服务于社会现实同时也是服务于自己本身,并且促进其他作品的产生。一个文学作品要有关心其他文学作品的能力,也要有自我调控的能力。研究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最主要是研究文学本身,研究他从自身能汲取的力量以及他对其他作品的产生能产生的价值,也即他与自身的对话之间为文学,为文化所贡献的力量。

(二)过去——现在文化对话观

利哈乔夫提出,文化历史的发展和前进不仅是通过文化内部的自我变化,而且是通过文化价值的积累。文化的价值与其说是在变化,不如说是在创造、积累、失去。对于每一种文化完整体来说它的特点就是它有自己独特的对待过去和选择未来的方法。正如利哈乔夫指出的,在18-19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有关文化独特性的问题是对待古罗斯文化的态度,现在与过去的文化对话有时候远不是平和的。在现在与过去文化对话的过程中,古罗斯的文化在成长、壮大,并且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古罗斯文化获得更多的意义是由于现代俄罗斯文化在发展,同理现代俄罗斯文化对古罗斯文化的需求也在增长。古罗斯文化对于现在俄罗斯文化的必要性随着现代俄罗斯文化的世界意义的增长和现在俄罗斯文化在现代世界文明的比重而增长。分析一个民族过去与现在的文化对话可以深层次地揭示文化内在发展的规律。利哈乔夫认为,不仅过去的文化影响现代文化,参与现代文化的建设,而且现代文化也可以重审过去文化。现代文化赋予过去文化新的时代意义并丰富了过去文化的内涵。

(三)全球文化条件下的跨文化对话观

利哈乔夫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对话观是基于每个民族、国家文化完整性和平等性条件下提出的。每种民族、国家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都是一个完整、独立且自由的个体,都有行使本民族文化功能的权利,都有保持本民族文化完整性的权利。而在全球化语境下,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发展较快的某些发达国家鼓吹所在国家文化的优越性,试图控制其他发展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这种思想观念及做法严重威胁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独特性和完整性。利哈乔夫的跨文化对话观就是反对发达国家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控制性、统治性、优越性。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平等的、自由的,每个民族文化发展的起源和根基是不同的,破坏其中的一部分就是破坏其文化的完整性,也是破坏整个人类的文化完整性。跨文化间的对话应该是平等的、包容的、人道主义的。平等的、自由的、人道主义的跨文化对话是预防全球化语境下战争和暴力的重要手段,是保护全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是发展个性自由、人道主义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全球化语境下保证跨文化对话的平等性、自由性、人道主义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ЛихачевД.С.Культуракакцелостнаясреда//ЛихачевД.С.Избранныетрудыпорусскойимировойкультуре.СПб.СПбГУП,2006.

[2]ЛихачевД.С.СловоиизображениевДревнейРуси//ЛихачевД.С.Избранныетрудыпорусскойимировойкультуре.СПб.:СПбГУП,2006.

[3]ЛихачевД.С.КультураРусивременАндреяРублеваиЕпифанияПремудрого//ЛихачевД.С.Избранныетрудыпорусскойимировойкультуре.СПб.СПбГУП,2006.

[4]ЛихачевД.С.РусскаякультураНовоговременииДревняяРусь//ЛихачевД.С.Избранныетрудыпорусскойимировойкультуре.СПб.СПбГУП,2006.

作者简介:李园园(1996-),女,山西吕梁人,出版硕士,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