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多彩课堂提高信息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优化多彩课堂提高信息素养

杨鹏

杨鹏(山东省荣成市世纪小学山东荣成264300)

摘要:新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使之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优化多彩的课堂,提高孩子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优化信息素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7-125-02

抓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促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新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较之其他学科有着无法比拟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如果能很好利用这些优势,其一定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优化多彩的课堂,提高孩子的信息素养。

一、创设和谐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营造现代化教育氛围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心理和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该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而是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给予他们发表建议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意识。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加以否定,而应引导他们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树立起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我们还应注意创设信息技术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相适应。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将其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的有效整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整体提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我们学校重视构建创新的现代教育环境,如:绘画、动画的课程结束的时候,在校内组织绘画、动画创作大赛。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经历,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进行不同主题的作品创作。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放在校园网站上进行交流。其中两名同学的电脑绘画和电脑动画作品荣获省级一等奖励,《女孩天鹅纸飞机》被作为山东省唯一电脑动画作品被推荐参加全国电脑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以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二、燃起学生兴趣的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孩子来说,玩电脑游戏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活动,但是真正涉及到学习一些枯燥的电脑知识,孩子们往往兴趣全无。因而,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巧妙利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教学,从而燃起学生兴趣的火把。

例如,在学习图画的移动、旋转、改变大小等项操作时,我利用“金山画王”软件作为辅助工具,创设了一个神秘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一幅美丽的故事情境,茂密的大森林,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老虎、狗熊、狐狸、野兔、小鸟、松鼠相继出场,同学们一下子被这美丽的故事吸引住了。此时,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在美丽的大森林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可是,随着人们的乱伐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的破坏,动物越来越少,为了能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动物王国决定召开大会,让各地的动物都来参加。今天,我们用学过的方法,在大森林的背景图上,填上你们喜欢的动物,将它们变多、变形、转向,使我们的图画更加美丽。”话音刚落,学生就争着开始画了,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画呀涂呀,一会儿,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便跃然纸上。这时,我又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还可以创新、变化颜色,勾勒出更加神秘莫测的大森林。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创作的灵感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出来……课结束时,孩子们的作品精彩纷呈,孩子们在兴奋的同时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整节课,我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入绘制美丽的图画中,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技能,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参与中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模式即把学生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朱熹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画笔”一课时,随着新课的推进,孩子们自我感觉基本操作技能已经掌握了,我及时的抛出一个问题: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靠大家,敢接受挑战吗?怎么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学生们的不服输的精神被激发出来之后,大家便马上进入了积极思考、出谋划策的合作学习当中,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有的学生,美术功底好,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这样教师巧妙的,激起孩子的挑战意识,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打造了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

四、鼓励孩子大胆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孩子信息技术素养的有效办法。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基于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等教学方式,大胆放手,尝试让孩子学以致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如:我们可以将键盘练习和英语学习相结合,让孩子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临近,我们可以让孩子利用“笔画、符号”等进行贺卡、友情卡片的制作,送给自己的父母、亲人;用Word进行作文、报刊、的编排,完成自己人生中第一本的书籍;用电子表格帮助班级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汇总、通讯录的制作;学校干部竞选,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讲稿;还有的同学甚至利用自己对电脑的爱好,帮助自己的科任教师编制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由于是孩子用自己的想象能力设计的课件,因而格外受孩子的青睐。这样,引导孩子们利用自己已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强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品尝了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体验到了学习是有用的,这才是孩子们最大的收获。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世界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我们将不断探索,合理有效的运用现代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杰、李正滋.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2]何可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张义兵、李艺.“信息素养”新解说[J]。教育研究,2003

[5][美]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吴彩琴、吴林.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和谐统一[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

[7]张建伟等,《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研究(上、下)》、《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