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职业病危害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简述职业病危害因素

郑永在

深圳中质安股份有限公司518107

摘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提供依据和有效方案。方法依据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生产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结果通过对石英砂企业烘干线调查,确定石英砂烘干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硫酸钡、毒物等。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

通过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原料用量等的综合分析,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1)化学毒物:硫酸钡、二缩水甘油醚、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2)物理因素:本项目存在的噪声主要是流体动力性噪声和机械性噪声;(3)生产性高温:本项目在挤出时需高温加热熔化原材料,挤出机操作位可接触高温;(4)生产性粉尘:配料、搅拌、研磨作业时可产生其他粉尘。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人员接触情况见表2-1。

注:<0.5表示低于最低检出浓度(未检出)。

本次检测了工作场所作业岗位空气中硫酸钡的浓度,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针对使用的环氧树脂粉末,考虑到挤出加热时可能引起环氧树脂分解,本次对挤出机操作位进行环氧丙烷及环氧氯丙烷的检测,检测结果均低于检出限。可见,在当前的挤出机的加热温度下,环氧树脂发生分解的可能性小。二缩水甘油醚虽有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但是国内目前尚未制定检测方法,因此本次未对二缩水甘油醚进行采样。

⑶噪声检测结果及评价

根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的要求对本项目工作场所作业岗位的噪声进行了现场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5、表2-6及表2-7。

通过本次测定结果可见,辅助工程配电房工作场所的工频电场强度远低于相应的卫生标准。

三、措施及建议

3.1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⑴重视生产车间噪声、粉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议阳河涂料公司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制度,定期对集尘风机等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巡查、维修,确保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转;

⑵完善配料区配料作业岗位及搅拌区搅拌作业岗位抽排风罩口的设置,罩口形式应适宜,位置应正确;为防止粉尘扩散,可在罩口四周设置软胶帘,并增大罩口风速,保证防护设施的控制风速不低于0.5m/s;

⑶为了避免打样区作业时产生的粉尘对质检房的影响,可在质检房出入口处设置软胶帘,进行隔离;在质检静电喷涂时,应将喷抢伸进喷粉柜内,避免粉尘向外逸散;

⑷本项目打包作业时产生的粉尘浓度较高,建议为振动筛设置盖板,避免振动时造成扬尘;应在振动筛出料口设置软胶管,保证在打包作业时可将软胶管伸进包装箱内,达到避免粉尘逸散的效果;

⑸加强防护管理措施,应每日下班后或上班前定时对生产车间进行洒水清扫,及时清除地上积尘,以免造成二次扬尘。禁止在粉尘作业现场使用风扇,避免造成扬尘。

3.2应急救援措施

⑴项目单位应在现有的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完善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的内容。同时,制定职业卫生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如高温中暑医疗救援应急演练等,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⑵为生产车间作业场所配备符合GBZ1-2010要求的应急救援药箱,药箱不得存放除规定的急救用品外的其他物品;

⑶加强日常生产车间的现场事故评估,对潜在的职业卫生相关的应急事故,做好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储备计划。

3.3个体防护用品

⑴针对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生产车间大部分作业岗位的噪声检测结果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因此,建议为作业人员配备防噪耳塞;本项目工作场所作业岗位噪声强度最高可达93.4dB,因此配备的耳塞防噪系数SNR值应不小于25dB,可选用的耳塞如3M公司的1270圣诞树型带线耳塞;

⑵本项目作业人员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可接触到其他粉尘,部分作业岗位其他粉尘超标,阳河涂料公司已为作业人员配备了防尘口罩,应做好防尘口罩的佩戴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已被污染或破碎的口罩,应及时更换滤芯或更换新口罩;

⑶为了防止其他粉尘对眼睛的危害,建议为车间作业人员配备防护眼镜;在集尘风机更换集尘袋时,需注意佩戴防护眼镜及防尘口罩;

⑷为了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建议阳河涂料公司为劳动者统一配备可防尘的工作服及防护手套,作业人员应保持工作服清洁,不应将工作服穿带至食堂或宿舍;

⑸制定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使用期限因工种而异,并应该注意正确的佩戴方法和防护用品的保护性能,有效地发挥防护用品的保护作用;加强个体防护用品发放、保养、更换及佩戴情况的监督管理。

3.4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职业

⑴根据企业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时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⑵为劳动者个人配备相应的劳保用品,并做好劳保用品的购买、发放登记;

⑶完善防护设施的配置,确保其能有效降低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并定期检查其防护效果,保证其正常运作;

⑷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学习,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⑸贯彻落实警示标识管理制度,在工作场所显眼处设置警示标识及告知卡;

⑹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等相关工作。

3.5完善职业健康监护

为了进一步控制及消除职业病危害,并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应安排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岗前体检,了解员工健康状况,并安排到相应的作业岗位;对于在岗作业人员应安排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对体检结果出现异常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安排体检或职业健康复查,了解及掌握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于离岗的作业人员,应安排离岗时体检,以便了解及掌握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同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的建立,内容应包括: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及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结束语

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在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也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做好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从源头抓起,切实保护劳动者相关权益和健康。

参考文献

[1]常全新,杨霞,程亚琪,马玉华.某钢帘线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2014.2

[2]王庚,陈永青.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问题探讨2015.9

[3]李奎荣,余善法.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常见问题的探讨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