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中医院的科研与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浅谈基层中医院的科研与规划

高学礼

高学礼

【摘要】论述了基层中医院规范发展的天然优势和普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条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意图使我国众多的基层中医院充分利用本地特色和优势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医技能,并能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基层中医院;中医理念;传统中医特色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209-01

祖国医学的渊博本始于民间,是劳动人民数千年日积月累的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归纳与升华。加之中药求其是中草药更是来自广大的农村,这对于地处基层的中医医院带来不可比拟的资源与环境优势和医学发展的天然优势。

就目前一般情况而言,基层中医院作为中医临床的前沿,主要从事着繁忙复杂的临床工作,而疏于寄出研究尤其是临床研究者方面的规划与发展。虽然,亦有许多中医工作者搞出过某种基层的科技成果或从事着某种科研课题,但作为代表一方特色,一方实力的基层中医院,真正系统规范化具备中医药临床研究与试验能力的,甚至仅具备这种规划一次的确乎了了无几。这对中医药事业的总体发展不能不说是一种潜在的影响。笔者浅见:基层中医院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临床实验研究有这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①面对基层,容易掌握第一手资料。②资源丰富(中草药资源),便于采集和实践利用。③人才群集(民间有着大量的医技专长的散在人才),具有广泛的技术应用与开发价值。④中医药学的发展本始于民间,来自于劳动人民的实践与创造,所以进一步发展中医药事业仍需取之于民间用之于民间。广泛地收集、开发、借鉴和挖掘民间零星散在的与广泛大量的实践经验与技术蕴含,加以归纳,整理,提高和完善,以求故为今用。

关于基层中医院的科研与规划,笔者如下浅出:①创造一定的学习环境,如图书馆、阅览室、幻灯、观摸、计算机网络理论讲座等,积极督促和正确引导临床工作者加强学习,加深造诣,不断提高技术队伍的理论素质。②引进技术人才,广开技术门路:我国民间蕴藏着丰富的中医药诊治方面的经验法宝,收拢和引进这些土生土长的技术人才,使古为今用,土法沿用为新发使用,个体为集体所用,化零为整,云集贤能,构成名符其实的中医人才聚集地。③充分利用中药资源:中药,尤其是中草药,主要来自于广大的农村、山区。根据种类的不同,一年四季均可采集,故可以利用药物的全部有效成份进行加工、炮制、提取和制剂利用,可根据药物的不用特性制成各种不同的剂型,可以就地取材,又可以凭医师处方就地销售,降低成本消耗,提高技术效益,并可扩大技术规模,加深技术探索,创建采集利用,试验加工与开发研究为一体的中药大市场。④创建一定形式的研究机构:中医事业的前景,需要继承、发展,更需要弘扬与创新,每个基层中医院应该有自己的一方特色,有条件的话,选拔那些有中医临床经验,中医理论见解,用于探索,善于思考和有一定学术成就的临床工作者、学科带头人,组建“中医研究室”设有主任和从员若干员,既有专职的也可有兼职的,负责整个医院的技术设计,技术研究与技术指导,具体范围包括:中医文献的搜集整理,新的理论体系的不断创立和不断完善;对一方特色的单方、验方、偏方的整理研究与实验研究;对一方特色的经验之谈加以归纳,立说;组织不同形式的临床探讨,论文交流,学术研究;对医院各学科技术发展的设计规划和技术方案的确立创新,调整与改进,对医院制剂(三级制剂)的立方、审核和申报,对研究课题的确立和申请等。⑤创建制剂实验室:中医中药不分家,中医的发展必须由可靠可行的中药做基本保障。实际上,中医的生命力也在于中药、在于中药的正确选择和成功运用,将其投入与临床实践,发挥其应有的疗效。但就目前状况而言,随着人们生活状况和生活水准的提高,随着经济社会效率的发展之需求,以往单纯的中药煎剂和粗制的中药散剂的服用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式,而中药的加工制剂和剂型的改革与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故基层中医院突出中医特色就必须先从突出中药制剂开始。其实,所谓的传统中医特色,亦即首先包括传统的药物剂型与传统的加工炮制(如膏、丹、丸、散、酒剂、洗剂、煎剂等)及各种富有经验见解的炮制法制,各种行之有效的中医疗法。当然,中医需要现代化,中药制剂同样需要现代化。中药制剂包括内服和外服两大部分,可以因地制宜的适合当地群众特点的进行加工炮制和制剂,对新鲜的药品还可以取汁和蒸馏、阴干等方式尽力完整地保留药性,充分地利用资源,简、便、廉、验地为临床提供服务。在加工制剂的同时,还需配备专人进行一定条件下的药物与制剂的实验观察和试验研究,有规划有计划地扩大制剂范围,提高制剂水平,为临床适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造福于一方百姓。只有具备一定规模形式的中药的加工、炮制与制剂,才能更为有效地服务于中医技术,扩大中医技术范围,展示中医技术特色,使中医技术得心应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⑥建立会诊机构(如会诊科):许多基层中医院,并非缺乏技术人才,而是缺乏一定的资质形式,缺乏一定形式下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探讨与借鉴。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按照个人思维,个人见解个人水平而进行着个人行动。按照各有各理,甚则“同行是冤家”的行医方式,固步自封,各行其术。即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又缺乏规范的模式借鉴,中医事业的规模发展甚难。所以应组建专人负责下的“会诊科”对临床疑难顽固性的重症型疾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会诊货提出讨论或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学术争议,使之各尽其智,扬长避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最大限度地去粗取精,达成共识。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提高临床确证率,从而提高社会信誉和社会效益,同时又能积极不断地提高临床医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强化医学队伍的本能素质。实践证明:任何事业的兴旺与发达都必须有一批杰出的人物出类拔萃,有识有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与贡献精神。同样,中医事业的发展与辉煌也必须靠一批博学多识,用于探索,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名医大家的积极努力与发挥。社会造就人才,实践造就人才,领导要真正的重视人才。只有人才倍出,才能事业兴旺,才能人才聚集,才能事业辉煌。⑦中医应与西药相互借鉴,相互取长补短,但决不能盲目追从,舍本求末。在经济效益的诱惑下,很多人选择了西医,选择了西医模式,从而荒废了中医,贬低了中医价值,甚至把中医的现代化也看成是西医的专利:有的中医院因为购置了某种新型医械竟然在广告媒体上宣称:“三个手指头摸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有的中医院在电视广告中把中药的工作场面称之为“中医”,把做B超检查的工作镜头称之为“西医”,以此称之为“中西医结合”……乌乎,哀哉,连自己的本分都忘记,还谈什么继承;连中医本身的现代化都当成是西医的专利,还谈什么中医理念和中医信念。时代缺乏纯中医。中医缺乏后继人才,首先是缺乏中医意识。中医医院缺乏中医素质首先缺乏好的领导素质。中医医院缺乏中医素质首先缺乏好的领导素质。中医医院的建设刻不容缓,中医队伍素质的强化刻不容缓。

作者单位:251500山东临邑县卫生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