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心理干预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心理干预的体会

李栩

李栩(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2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促进手术成功和康复。方法对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心理干预方法。结果采用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紧张、恐惧心理等不良心理状况明显好转,处于接受手术的良好理状态,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了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手术的成功、患者愈后起到良好协同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282-02

1目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心脏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冠心病发病率占首位,它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手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为此,做好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术后的心理干预,促进手术的成功和康复尤为重要。

2心理干预原则

在护理过程中尊重冠心病患者,充分理解他们,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通过有效的沟通关心鼓励他们,说话时态度要和蔼,服务热情周到,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心情舒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手术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愈合效果。

3心理干预的方法

3.1入院心理干预冠心病患者因胸痛发作时痛苦状态,加之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往往容易产生紧张、压抑、焦虑甚至绝望的心理[1],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从而加重病情;病情的加重进展也反过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冠心病患者住院后对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不够信任,担心手术失败、生活不能自理;承担不起高额医疗费用,增加子女经济负担;再加之身体的不适,胸前区疼痛使患者有紧张、失眠、焦虑、忧郁、孤独、恐惧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是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的负性情绪问题,这些情绪会影响其预后。

入院时由高级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形式,主动、热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包括:自我介绍、主管医生、护士、住院须知、探视制度及注意事项)。根据病情轻重,尽量安排宽敞明亮、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房间。尽量让冠心病患者同住一病房。好让他们相互谈心,减少孤独感。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从而了解患者的想法和顾虑及情感需要,了解患者与其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家庭经济来源、文化水平、单位状况等,以便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和对疾病的认识,让患者感觉到被重视。及时解答患者疑问,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苦闷,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当患者胸痛剧烈时应尽量有护士陪伴在其身边,避免只忙于抢救而忽略患者的感受,应允许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接受患者的行为反应,如呻吟、易激怒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介绍冠心病的相关知识、疾病的特点、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方法及效果、术前检查程序及注意事项、住院时间的长短及安排。减轻了患者紧张、失眠、焦虑、忧郁、孤独、恐惧的心理。

3.2手术前心理干预

由责任护士负责向围手术患者讲解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配合知识,通过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进行有效解释说明,在解释时,言语要通俗易懂,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应举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消除由于对疾病认识的无知及对手术错误的认识导致的负性情绪[3]。对术中放置的各种引流管的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同时应争取家属的配合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

术前,麻醉手术科的麻醉师、巡回护士访视患者是相当必要的。麻醉师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顾虑与疑问并讲解麻醉方式,术后患者在苏醒室苏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回到病房。巡回护士访视患者时先做自我介绍,并说明手术当天将随时陪在患者身边,这样拉近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也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当术前患者置身于陌生和对身体即将造成威胁的环境中时,护理人员的点滴关怀都将给患者带来莫大的安慰。巡回护士介绍手术室环境、设施,并解答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方式及其它的疑问。巡回护士应采取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法,耐心解释和安慰,特别注意要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使患者对手术方式有正确的了解,消除顾虑,配合手术。

3.3手术中心理干预

手术当天患者在巡回护士的陪伴下进入手术室。医护人员应以一种紧张,但有秩序的方式进行工作,不要表现出慌张而忙乱,以免患者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更不要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巡回护士应随时陪伴在患者身旁,视患者如亲人,以语言、行为、动作等取得患者的信赖,认真倾听患者,尊重患者人格,保护隐私。有效利用护理干预的技巧能增强患者应对压力的能力,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手术后心理干预

护士应随时关心病人,指导患者及家人术后饮食、体位等,保持大小便通畅。留置引流管者,指导引流管的放置,如何保持通畅,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针对刀口疼痛、各种引流管引起的不适等护士应遵医嘱及时给与相应的处理。并安慰病人,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耐心讲解有关冠心病术后知识,采用简短的语句、明确的词汇和果断的结论使患者加强对冠心病症状转归诱发因素的了解,认识到即使在恢复期或康复期工作及活动亦需量力而行,特别注意肥胖、吸烟、高胆固醇等高危因素。

4结果

采用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紧张、恐惧心理等不良心理状况明显好转,处于接受手术的良好理状态,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了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5结论

自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提出以来,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日益受到医学界研究者的重视。许多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使患者对疾病、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有了充分的了解和信心。另外,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可以使医、护、患三者密切配合,增进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高心理干预效果的保证。不但促进患者康复,还减少了护理及手术意外,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任伟云,刘红让,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第10卷第29期.

[2]张晓君,樊翠云,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术前健康教育对心理障碍影响的研究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年第12卷第5期.

[3]闫芳,闻钰,心理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第27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