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病人车祸后早期判断是否合并脑损伤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醉酒病人车祸后早期判断是否合并脑损伤体会

路剑新

路剑新

(江苏省常州市医疗急救中心213015)

【摘要】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病人醉酒后独自驾驶摩托车、汽车或骑自行车发生车祸而导致头颅皮肤,颜面部皮肤等处损伤,由于在院前接诊过程中,病人往往神志不清、病情危重。为了能及时判断病人醉酒车祸后是否合并脑组织损伤,明确诊断,了解病人伤情,为院内进一步的治疗争取到宝贵时间,笔者对所有此类接诊病人均早期给予纳洛酮0.8mg静注,随后用纳洛酮0.8mg静滴治疗,并根据用药后30min内病人是否苏醒来鉴别醉酒病人车祸后是否合并脑损伤,以便对病人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关键词】急救醉酒车祸纳洛酮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284-02

自2000年以来,笔者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经常遇到车祸病人神志不清,呼吸缓慢,呼气中弥散着浓酒精味且合并头颅、颜面皮肤破损患者。为了能及时明确诊断,了解病人伤情,为院内进一步的治疗争取到宝贵时间,笔者对所有此类接诊病人均早期给予纳洛酮治疗,以鉴别醉酒病人车祸后是否合并脑损伤,用药情况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病人534例,均为男性,年龄21~58岁,接诊时神志不清,呼吸缓慢,呼吸中弥散着浓酒精味,其中醉酒后驾摩托车发生车祸者318例,骑自行车者156例,驾汽车者60例。在醉酒后神志不清的534例病人中,头颅皮肤破损者223例(简称头颅伤),颜面皮肤破损者125例(简称颜面伤),头颅、颜面部合并其他部位损伤者186例(简称合并伤)。

1.2方法(1)所有病人在第一时间内早期给予纳洛酮0.8mg加入50%葡萄糖10ml中静注,随后用纳洛酮0.8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50~60滴/min;(2)吸氧,并用车载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动态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根据病人情况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如使用止血药,给病人伤口进行包扎,骨折病人进行固定,抗休克等。

2结果

2.1醉酒病人经用纳洛酮等处理后情况,见表1。

表1纳洛酮病人经用纳洛酮等处理后情况

2.2.1由表1可知,用纳洛酮后30min内苏醒329例,经头颅CT示有脑组织损伤121例,占苏醒组36.78%;30min内未苏醒205例,经头颅CT示有脑组织损伤162例,占未苏醒组79.02%,两组头颅CT检查阳性率有非常显著差异(t=9.51,P<0.01)。

2.2.2头颅皮肤破损者223例,头颅CT示有脑组织损伤148例,占该组病人66.37%;颜面皮肤破损者125例,头颅CT示有脑组织损伤52例,占该组病人41.60%;合并伤186例,头颅CT示有脑组织损伤83例,占该组病人44.62%;三组醉酒病人车祸后头颅CT检查阳性率有非常显著差异(x2=27.76,P<0.005)。

2.2.3由表2可知,驾摩托车者318例,头颅CT示有脑组织损伤192例,占该组60.38%;骑自行车者156例,头颅CT示有脑组织损伤77例,占该组49.36%;驾汽车者60例,头颅CT示有脑组织损伤1例,占该组23.33%;三组醉酒病人车祸后头颅CT检查阳性率有非常显著差异(x2=28.99,P<0.005)。

3讨论

急性乙醇中毒伴神志不清、或合并有脑组织损伤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人,明确急性乙醇中毒是否合并脑损伤,对病人能否起到及时的治疗,预后生活质量的好坏起到关键性作用。由于我们从事的是院前急救,受工作环境及设备的限制,对于搞清楚病人的病因,作出初步诊断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及时通知就近的医疗机构做好准备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乙醇摄入人体后首先作用于大脑,一方面激活内阿片系统,使β-内啡肽释放增加,产生乙醇强化作用和一系列与乙醇中毒有关的症状,另一方面乙醇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刺激NAC、DA的释放,而纳洛酮对内源性阿片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对内阿片系统释放的β-内啡肽有特异性拮抗作用,能有效地对抗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减轻乙醇强化作用和乙醇的中毒症状,还可以对抗乙醇引起的NAC、DA的释放,阻止乙醇正强化作用的产生,另外,纳洛酮对脑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地逆转脑外伤后脑组织内钙离子及兴奋性氨基酸的升高,促进脑神经系统的恢复。同时通过我们的处理可以把醉酒病人进行分类,对考虑有合并脑组织损伤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将病人的伤情及时输送到就近的医疗急救机构,为病人后续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另外根据文献报道,纳洛酮还可减轻由脑损伤引起的呼吸抑制,尤其是对出现呼吸骤停的患者,应用纳洛酮,在使病人尽早恢复自主呼吸方面更有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