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护理安全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熊晶

熊晶

(天水市中医院甘肃天水741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防范的措施。结果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可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差错。结论护理安全工作是医院长足发展、防止和避免医疗纠纷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医院建设及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安全管理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252-02

护理安全一般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看护理安全还应该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以外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随着卫生法规、法律不断出台与完善,病人维权意识不断加强,护理安全更显重要,求真务实,安全护理,防止纠纷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高低,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只有抓好护理安全管理,才能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为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确保护理质量,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在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实用、适应形势发展的临床护理安全质量评估体系,为医院护理管理部门科学、合理地决策,提供有效的方法和依据。从而达到护理安全的目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1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1.1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欠缺护理人员缺乏有关法律知识,对患者的权利及自身的义务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从法律角度保护自己和病人的权益,对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中记录资料的证据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在护理服务中讲话不严谨,对临床工作的原始记录不详细不及时、不准确等。

1.2责任心不够强护士对职业风险缺乏足够认识,常见于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在执行医嘱用药的过程中疏忽大意;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观察病情不细致,主动巡视病房不够,以致延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1.3护理工作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

1.3.1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

医院管理实施细则中要求的新制度未健全,或是虽制定了新的工作制度,但护理人员不熟悉,未遵照制度执行等。

1.3.2值班、交班制度落实不严。

值班人员岗位责任制意识较差,有时出现离岗、串岗、睡岗的现象。个别护士值班时不按要求巡视病房。交班也不能按规定逐个床旁交接,不了解病区情况,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处理。

1.3.3查对制度执行不严

不能按“三查七对”的要求逐项逐条、逐字认真核对,处理医嘱、转抄治疗卡未经核对就交治疗护士执行。在治疗时,只对床号不对患者姓名以致输错液的现象时有发生。

1.3.4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护理不到位

非抢救患者执行医生口头医嘱,又不及时记录、不补处方、不补开医嘱;输液治疗不按要求挂卡、签名;不按要求消毒、执行无菌操作;忽视患者的基础护理,不及时更换引流袋、更换输氧管,以及皮肤护理不到位导致褥疮等。

1.3.5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护理技术水平较低,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等

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欠缺,缺乏风险意识、危机意识,盲目执行医嘱,不按规程行护理操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护士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及工作经验,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心理素质较差,欠缺处理应急情况的应变能力。这样易导致医疗过失,造成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易导致患者及家属追究医疗责任。

2实施方法

2.1在医院管理建设中,强化法制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护士对安全护理的认识。不只是单一的组织医生学习法规、法律,确切制定和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的计划,使护理人员从思想上树立法制观念,认识到护士的责任重大,认识到护理文件书写的重要性,运用法律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利。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明确自身肩负的重任,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安全护理的关键。

2.2彻底贯彻医院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加强护理工作的自查和互查,每位护理人员应该查找自己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互相监督,相互提醒,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一旦发生差错或事故,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及时纠正处理减轻对病人的损害程度,并及时上报,共同讨论引起重视,防止类似现象再发生。

2.3强化护理工作制度

2.3.1完善医院管理中有关护理工作的详细规章制度,从制度上确保护理安全

加强和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在此基础上抓好制度的落实工作,如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房巡视制度等,操作前、中、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制定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应急程序等。从根本上降低影响护理安全的不良因素,确保病人安全。

2.3.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防范护理风险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包括医德医风、礼仪规范、礼貌用语、工作质量、专业技能、专业理论、劳动纪律等内容的考核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总的目标落实到每个岗位,责任到每个人,从而减少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3.3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防止人为因素造成不安全护理

护理人员工作时要有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做到劳逸结合,工作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护理工作程序化,分清轻重缓急,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真正做到忙而不乱,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积极应对,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护士必须学会自我调整心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患者和同事。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时要做到注意力集中避免忙中出错,在有医疗纠纷时,要注意避免情绪激动、谨慎言语、保存好原始材料。

2.3.4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防范因护理性缺陷造成的不安全护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的行为规范、护士的语言技巧及护理发展的趋势,使护理人员能够自觉地把职业感贯彻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任何情况下都要忠于职守,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及应激能力,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重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促进护理安全工作的落实。

2.3.5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

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加强行风建设,端正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是防止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在各种护理工作和操作时都一丝不苟、严格查对准确无误,要关心和体贴病人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工作,使病人及家属理解及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2.3.6科学、合理的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临床近一半以上的治疗、护理是通过护士来完成。护士任务多而杂,如果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导致服务不到位、巡视不及时,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这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调配、增加人力,以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

3讨论

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预防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是医疗护理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安全与病人的生命安危休戚相关,护士工作者都应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而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服务要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文明化、科学化,紧跟时代的发展。在临床工作中,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从医院的工作制度等各方面考虑是否存在危害病人安全的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需求,为医院建设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面对当前非常严峻的医患关系,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必须加强护理单元的建设,从最基本环节开始,从根本上杜绝或者规避医疗隐患的发生和发展。不仅让患者更贴近临床工作,进一步了解护理工作流程,又促进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