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学习动力,挖掘成功源泉——改变学生厌学的几点举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寻找学习动力,挖掘成功源泉——改变学生厌学的几点举措

◆张利亚

◆张利亚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道南逄初中261300;李建涛山东省昌邑市新村中学261300

摘要: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初中学生中有少数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

关键词:厌学动力智力因素课堂效率兴趣

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对自身学习失去了推动力,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模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1.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的内在原因

厌学学生中一部分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其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理解力、创造能力都很一般,反应迟钝,记忆速度慢,对待问题不能举一反三。特别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学习适应不良的现象尤为突出,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原因。

2.不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外在原因

(1)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产生厌学心里的重要原因。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重视孩子的分数,而不顾孩子实际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仿照体育训练中大运动量的做法,让孩子弹钢琴、练书法、画画,上外语、数学辅导班,做大量课外题,搞得孩子身心整天处于疲劳状态,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遂产生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家庭教育滞后是学生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家长每天上班忙于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务,很少抽空过问并辅导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有的对学生娇生惯养,让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

(3)课堂效率不高是产生厌学的又一因素。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效率低下,上课满堂灌,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使学生无暇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来纠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一、为学生提供成功的舞台,增强前进的动力

信心是前进的源泉。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要注重赏识教育。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老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其克服自卑,定能纠正厌学情绪。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前进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形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怎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需要从以下入手:

1.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兴趣意识。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利用一些伟人成才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把课本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形成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强烈意识。让学生从小明确:学好知识既是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动力。

2.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根据教材的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看影视短片、听录音、讲故事、演小剧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讲历史人物“拿破仑”时,我就让同学先从网上查找有关人物的相关资料,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我再利用一些故事短片,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加以表演。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满足学生心理,巩固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喜欢看电视,我就在课堂上经常提到“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隋唐英雄传”,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5.鼓励发散思维,深化探索兴趣。教学中采取“一因多果”、“一问多答”、“变式训练”等方法,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

6.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广泛兴趣。如收集各种图书,发动学生每人做一至两件好事,制作一件教学模型或一幅挂图;组织学生办黑板报或手抄报,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古币搜集比赛等。

三、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完善前进的动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学校来讲,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大力宣传优秀家长的身教言传经验,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