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2

对外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赵诗琴

赵诗琴(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中图分类号:F710文献标识码:A

一、有关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基础理论分析

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直接把国际贸易与国内收入分配联系起来进行单独研究的代表性定理是斯多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斯多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逐步增多时,国内对资本要素的需求上升,这会导致市场上的利息率升高,资本所有者获得比以前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随着该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的扩大,国内对于劳动要素的需求下降,从而工资水平会降低。当然,这是从完全静态分析中推导出来的结论。即使从动态角度来考虑,进出口贸易总是会使一个国家某些种类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增加较快,而其他一些要素所有者的增加相对较慢,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对结构必然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有较明显的改变。这也就是说,对外贸易在使一个国家作为整体有可能得益的同时,也会产生收入分配影响。更具体地说,如果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和资本,则一个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贸易开放后,劳动者的收入会增加,而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会相对减少,反之亦然。

二、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分析

从上述理论分析中,我们发现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都是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和途径实现的。纵观国内外观点,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可以大体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政府政策机制。

(一)商品价格机制

基于前面的斯多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一个国家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逐步增多时,国内对资本要素的需求上升,这会导致市场上的利息率升高,资本所有者获得比以前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随着该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的扩大,国内对于劳动要素的需求下降,从而工资水平会降低。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作为一个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贸易开放后,随着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多,国内对劳动要素的需求增大,导致工资水平上升,从而劳动者的收入会增加。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数量相对较小,而且基于技术,专利等方面的原因,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导致国内对资本要素的需求下降,从而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会相对减少。

(二)技术转移机制

贸易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技术扩散影响收入分配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方面在对外贸易和技术进步相互作用下,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从而人均收入提高,但每个人实际所得还取决于分配状况;另一方面,贸易带来非中性的技术进步,如偏向部门的技术进步,则会增加各部门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并导致技术工人工资与非技术工人工资差距扩大。

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外溢”和外部刺激来促进一国的技术变动和经济增长,比如说落后者从技术先进的地区进口产品,然后通过模仿学习先进地区的先进技术,这样技术知识便从先进的地区通过贸易流向了落后的地区,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和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非熟练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大都集中在技术增长不快的传统生产部门,贸易作为技术溢出的一个渠道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当贸易促进非中性的技术进步时,技术进步和扩散过程都可能导致工薪差距扩大。

(三)政府政策机制

从新古典贸易理论出发,对外贸易对各要素有着不同的收入分配效应,于是不同的要素所有者对贸易政策采取的现实态度就随各部门要素密集度发生变化。于是不同的要素所有者纷纷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以部门的形式组织起来游说政府,希望在政府采取的相应政策中施加影响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从而通过贸易政策的形成过程影响收入分配。

此外,贸易政策会由于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而惠及某些集团或个人。比如,按照贸易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政府会在政治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中偏向实施对势力最大的利益集团有利的贸易政策。穷人不仅难以形成紧密的集团,而且缺乏游说政府的资源。所以,在发展中国家只有那些社会中较为富有的人才可能通过寻租活动获得进口许可证等,这样收入转移支付往往倾向于富人而不是贫困人口。于是贸易政策的形成,通过影响利益集团影响的初次收入分配,最终导致整个国民的收入再分配变化。

三、结论总结及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对外贸易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对外贸易的作用机制,采取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贸易政策。在贸易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方面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全方位对外开放,实现地区对外贸易平衡发展。30年来,我国经济改革和贸易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个过程中,用政策引导地区平衡发展对减轻二元经济结构,缩小收入差距十分重要。

(二)转变贸易增长方式,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进步,来实现调整贸易商品结构和调整国内产业结构的相互促动。我们需要摒弃固守劳动比较优势的静态观念,以自主创新为先导培育我国动态比较优势,从而实现调整贸易商品结构和调整国内产业结构的相互促动。

(三)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及制定贸易政策方面,应当推进贸易自由化,继续做大我国对外贸易,转变重商主义式的贸易顺差观念,改变以出口为主导的贸易政策,使得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降低,以免在国际经济形势下无法掌控国内经济的发展,受制于人。同时,要合理分配各种刺激机制的作用力量,从而达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