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标本因素与凝血功能试验质量保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浅谈标本因素与凝血功能试验质量保证

鱼芳

鱼芳(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医院检验科214000)

【摘要】近年来,自动化凝血分析仪使凝血功能的检验更迅速、可靠,但是标本在送到检验科之前的一些环节仍然难以有效的控制。70%以上的检验误差发生在分析前的人工操作环节[1]。虽然静脉穿刺采血的标准已普及多年,但有些错误的操作或疏忽会影响标本的质量,这些包括患者的准备、静脉压迫的时间、溶血、采血量、抗凝剂的使用及采血的顺序等是关键环节。

【关键词】标本因素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324-01

1患者的准备不能忽视

凝血功能检查首先要了解患者是否接受肝素、口服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否则盲目报告检验结果就会导致临床误判。检验报告反映的是患者的现状,临床医生有时未必了解检验受治疗方案影响的情况,因此,检验医生应该熟悉了解各方面影响因素,和临床多沟通。

除了抗凝治疗以外,也不应在患者发生血栓之后立即测定凝血抑制物或凝血因子活性;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或被包绕在凝块中导致浓度减低,这时的报告不能反映患者自身的实际水平。运动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也很大,剧烈的或消耗性运动能够引发一过性促凝状态,凝血因子活性出现显著变化,特别是平时缺乏运动的个体,因此采血前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此外,吸烟也容易被忽略,吸烟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并诱发血浆促凝状态,从而干扰血小板功能检验。

2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

从下达医嘱到收检标本,溶血是所有分析前因素中的首要问题(占49.3%),其发生率远高于标本凝集(14.2%)和血量不足(13.7%)[3]。常规采血约有3%发生溶血,多数来自急诊或重症监护室,占不和格标本数量的70%。红细胞破碎释放血红蛋白到血浆中,不仅对临床化学检验的多项参数有干扰,也影响凝血试验。血红蛋白除了具有较强的类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还干扰反应体系的光学变化,使基于波长终点法的凝血试验也受到干扰,而细胞碎片中的膜磷脂为凝血因子提供了活性表面,为此,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所有肉眼可见溶血的标本都不适于凝血检验。

急救或不便重新采血时受到的溶血标本,也需根据医生的要求完成指定检测,这时只能尽量减少部分不合格因素,主要是消除本底和颜色等光学改变的影响。静脉压迫过久容易导致液体溢出,Fib、vWF和其他凝血因子等大部分物质被浓缩,同时内皮细胞活化释放促凝物质,最终导致血浆凝集时间缩短。最佳的带止血带绑扎位置应该在进针处上方10cm左右,适当扎紧限制静脉血流并保持动脉循环。

监护室或急诊室人员从静脉插管或留置针等装置用注射器采血,虽然更便捷,但溶血几率也更高,回顾分析表明注射器采集的溶血率(4.87%)高于真空采血管(0.59%)[4]。使用静脉插管或留置针时通常都使用肝素抗凝,采血时应避免肝素抗凝剂混入标本,注射器也应是新启封的,以防残存的药物污染标本。

3抗凝类型与采血量

为了避免不同试管之间添加剂的交叉污染,CLSI曾专门提出采血顺序的建议:先采血培养瓶,然后是凝血检查管(淡蓝),之后依次是促凝管(黄)、肝素锂管(绿)、EDTA(紫)和草酸盐或氟化物管(灰)。

抗凝剂决定了采血量必须适当才能保证最佳抗凝比例(1:9)[5],采血量不足将产生显著偏差,特别是APTT,血量多则影响不大。采血量不足产生的影响取决于几个方面:试管的材质、内径、死腔的体积和表面积之比等。由于死腔内空气和空置表面能够激活血小板,进而中和了肝素使APTT缩短,故有研究建议使用5ml“无死腔”真空采血管降低APTT和血小板功能的偏差[6]。凝血检验由于受检成分的活性易于衰减而对标本存放有较高的要求。从标本采集到检测之前的时间约30—120min,不应超过4h。

参考文献

[1]LippiG,GuidiGC,MattiuzziC,etal.Preanalyticalvariability:thedarksideofthemooninlaboratorytesting.ClinChemLabMed,2006,44:358-365.

[2]LippiG,FavaloroEJ,SalvagonGL,etal,Laboratoryassessmentandperioperativemanagementofpatientsonantiplatelettherapy:formthebenchtothebedside,ClinChimActa,2009,405:8-16.

[3]SalvagnoGL,LippiG,BassiA,etal.Prevalenceandtypeofpre-analyticalproblemsforinpatientssamplesincoagulationlaboratory.JEvalClinPratc,2008,14:351-353.

[4]王蓓丽,孙林,周佳烨,等.2007至2010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305.

[5]PetersonP,GottfriedEL.Theeffectsofinaccuratebloodsamplevolumeonprothrombintime(PT)and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ThrombHaemost,1982,47:101-103.

[6]丛玉隆,吴丽媛,殷宗健.凝血试验真空管“死腔”所致APTT、PF4偏差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2002,20: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