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1

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刘秀南

刘秀南(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810001)

【摘要】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60例患者中55例一期愈合,4例二期愈合,1例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有效手段,值得临床研究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25-01

真菌性鼻窦炎在鼻科较为常见,属于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很多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并未局限在鼻窦,会直接侵犯到鼻腔。所以,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以真菌性鼻-鼻窦炎来准确的表达。真菌性鼻-鼻窦炎按照鼻窦黏膜和骨质是否受到真菌的侵犯可以分成非侵袭型与侵袭型这两种,非侵袭型多表现出窦腔内的感染,患者窦腔黏膜与骨壁未受到真菌的侵犯;而侵袭型则表现出鼻窦腔感染,且窦腔黏膜与骨壁都受到侵犯,还会朝窦外组织,例如:眼眶、颅底发展[1]。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60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60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8.2±5.6)岁;病程0.1~10年,平均病程(3.5±1.6)年。所选60例患者均无手术史,均为单侧发病,其中有52例为单纯上颌窦发病,有3例累及到筛窦,有3例累及到蝶窦,有2例为单纯蝶窦。60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流脓滋45例,鼻塞31例,头痛35例,面颊麻木和胀痛18例,回吸涕带血16例等。经鼻内镜检查,有15例为鼻中隔偏曲,有18例为鼻息肉,有24例为鼻道脓性分泌物,有3例鼻腔有豆渣样团块。经CT检查,患者鼻腔组织有不均匀密度的增高,同时有不规则点、条、索状的钙化灶。经术后病理检查,60例患者无一例受到霉菌感染。

1.2方法60例患者选择全身麻醉+鼻腔局部麻醉,给予单径路鼻内镜进行手术治疗。选择Messerklinger术式,具体方法如下:全麻后对患者双侧鼻腔应用1%麻黄素和1%地卡因,应用棉片对鼻腔粘膜充分的收缩后,再通过鼻内镜直视下,对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进行鼻中隔的矫正治疗,对已有鼻息肉患者以刨削器将鼻道中的息肉刨除,当鼻道充分的暴露后,再给予患者1%利多卡因和1%肾上腺素,以钩突粘膜进行局部麻醉,将钩突切除后,再使用刨削器将患者上颌的开口扩大,将患者窦腔中病变组织进行清除,例如:息肉和脓液等,以生理盐水与双氧水对窦腔进行冲洗。如果患者合并了筛窦感染,还要将筛窦开放,将窦腔中病变的组织及时清除。如果已经累及了蝶窦病变,就要经患者中鼻甲后蝶窦开口,把开口扩大至可以将病变组织清除。术后,丢高膨胀止血的材料对患者鼻腔进行填塞,进行压迫止血。术后48~72h后,就可以将止血材料取出,以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制成混合液,对鼻腔进行反复的冲洗,每日冲洗2次,患者定期复诊,经鼻内镜下对鼻腔进行换药和清理工作,直到2个月后创面愈合,患者窦腔粘膜上皮化,即可停止换药[2]。

2结果60例患者中55例一期愈合,4例二期愈合,1例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

3讨论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治疗,传统手术多应用上颌窦根治术,这种手术方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极大,而且清除只限定于上颌内病变,无法清除蝶窦和筛窦、鼻道窦复合等病变,也就不能根本解决发病原因,而且术后,患者会感觉有面部麻木和肿胀等类并发症出现,而且复发率极高[3]。

现阶段临床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可以通过鼻内镜直视下以微创方法完成手术,既能将窦内病变彻底的清除,还能改善患者鼻窦通气和引流情况,解决发病原因。术后对患者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还可以在鼻内镜__________辅助下换药和处理鼻腔粘膜在修复时产生水肿与囊泡等,促进鼻腔和鼻窦的生理恢复[3]。

本次研究中选择的60例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55例一期愈合,4例二期愈合,1例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可见,鼻内镜手术对于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治疗临床效果十分理想,而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古庆家,李静娴,李碧斓,等.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一鼻窦炎的术式选择与疗效[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l2,18(l):41-44.[2]刘艳,简雷.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22(18):850-851.[3]胡松群,倪昊生,肖军,等.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径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30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1):38.[4]沈小燕,朱荣强,沈勤丰.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一鼻窦炎35例[J].江苏医药2012,38(6):73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