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训模式突出中医特色培养合格中医临床人才

/ 3

创新培训模式突出中医特色培养合格中医临床人才

王燕何伟单继军都宾宾宁瑶王琢青

王燕何伟单继军都宾宾宁瑶王琢青(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影响和制约中医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目前中医院的专科设置,已朝专科分化方向发展。我院1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验表明,拥有若干高水平的中医专科,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医院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建设高水平中医专科需要培养造就高水平中医专科人才,然而就全国而言,中医专科人才的培养一直还未引起高度重视,工作亟待规范,这将直接影响中医药强省建设、影响中医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创新培训模式,突出中医特色,努力培养合格中医专科临床人才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率先建设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培养合格的中医专科人才

1、建立健全管理监督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制定培训标准

在广东省中医药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发挥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在临床教学与中医专科建设方面的优势,创建了国内首个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为了确保培训质量,我们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专科医师培训标准,同时强调加入中医药特色元素,注重突出中医特色,根据中医院的特点,制定了符合中医专科人才培养的大纲、规章制度及标准,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考核与管理办法(试行)》、《中医专科医师培训标准》、《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情况表》等规章制度,使各专科基地对中医专科医师的培养有了明确的指南,为中医专科医师培训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做到规范、科学、有章可循。

2、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培训管理水平

我们采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对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工作进行管理,做到实时监管整个培训过程,包括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培训医师的互评和反馈系统等。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医师及时将轮科学习中书写的病案、病种、各种操作导入系统,使培训过程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做到方便、及时、公开高效,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3、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精心组织培训考核内容

中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中医院校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培养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因此,我们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对中医专科培训医师进行严格的中西医理论、技能培训外,还组织了急救能力、影像、心电图、抗生素知识等现代医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专项培训。

同时,为了保证培训质量,编写了《中医专科培训医师考核大纲》,明确了各专科的考核标准、内容及方法,规范出科考核、年度考核、阶段考核工作,严把质量关。

4、周密安排轮科学习,培养“图钉”型中医专科人才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发病常为多系统,这就要求培训医师除了必须掌握本专科的疾病诊疗技术外,还必须了解及熟悉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根据各专科医师的培养目标,严格做好顶层设计,努力把中医专科培训医师培养成“图钉”型人才。根据各个专科的特点,我们设计了每个专科必须轮转的学科及需掌握的学习内容。同时,在轮科学习的过程中都预留一些机动的空间,以便根据每个培训医师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相关学科的轮科学习,努力使培训医师经过周密的轮科学习成为“一专多能”的专科人才。

5、切实加强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俗语说“严师出高徒”。有一支师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中医专科医师培训质量,培养合格中医专科人才的关键。我们通过遴选中医基本功扎实、临床能力强、具有较深中医学术造诣的医师做为中医专科培训医师的指导教师,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师承等多种手段培养师资,切实加强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发挥中医优势,突出中医特色

特色是竞争力,更是发展力。发挥中医优势,突出中医特色是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的核心内涵,也是中医专科医师培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准入、培训医师选择、指导教师的遴选、培训材料大纲的内容及培训方式等方面均注重突出中医特色。

1、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准入

我院正式成立的中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针灸科、皮肤科共9个中医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医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肾脏内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急诊内科、肿瘤科、泌尿外科、胃肠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肛肠科、创伤骨科、脊柱骨科、关节骨科共17个中医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均有严格的基地准入标准。如床位数、病床使用率、收治的病种以及中医治疗率、中药饮片使用率、常见病中医诊疗常规、中医特色疗法等都要达到设置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规定要求,同时,每月中医病证讨论不少于一次等。从医、教、研方面对成立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到宁缺勿滥。

2、培训医师的条件

进入基地学习的培训医师,均须经过中医高等院校五年至十一年不等的全日制正规教育,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并经严格的考核筛选后方可进入基地培训。目前,我们已招收两批共62名培训医师。

3、培训材料大纲彰显中医特色

培训材料大纲的编写注重中医内容,注意突出中医特色,在要求培训医师掌握同一病种的中、西医诊断的前提下,重点要求他们阅读中医经典理论,掌握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提高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能力,掌握中医手法复位、针灸治疗、拔火罐、中药熏洗、中药灌肠、足疗、穴位注射、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等传统中医治疗技能。

4、遵循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诵经典、跟名师、重临床”

(1)突出中医特色注重中医基本功训练

在培训内容的制定方面,我们要求培训医师强化中医药理论学习,掌握中医辨病辨证思维及诊治疾病的方法,强调传统膏、丹、丸、散、针、推、拔罐在临床上的运用,树立“能中不西”的理念。各专科对各自须掌握的方剂及中医内外治疗手段均有明确的规定。同时,要求培训医师知识结构全面,须掌握现代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各专科的疾病特点,及时追踪现代医学新进展、了解学科新动态、掌握现代医学指南、诊断标准,成为“现代中医”。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中医基本功训练,编写了《中医固本强基》读本,要求培训医师熟读。在出科、年度及阶段的理论考核中,不但增加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增加了中药方剂内容。在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方面,亦增加了中医操作方法。

(2)高度重视中医经典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

医院邀请了《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的专家,进行了129学时中医经典理论在临床中应用的系列讲座,专家们精彩的演讲,丰厚的中医临床底蕴,及在临床上成功运用经方的经验,给培训医师诸多的启迪,激发了培训医师“诵经典”的热情。

(3)言传身教,注重传承

中医薪火相传几千年,跟师学习是中医学传承了数千年的成功经验,是培养合格中医临床人才的有效模式,师徒传承可以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一些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院名老中医的医德、医术,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中医学人才,医院安排培训医师跟随名医出诊,让他们接触名中医,感受名中医深厚的医学功底、丰富而高超的诊治经验,通过名中医言传身教,使培训医师了解和掌握名中医的临床辨证思路,治疗用药特色,亦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疑难疾病,逐渐提高他们辨证思维与诊治疾病的能力,为培训医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和锻炼平台。

为了提高培训医师临证思维和案例总结的能力,我们要求他们在跟诊过程中做好笔记,收集典型案例,撰写学习体会,及时挖掘并总结名医的临证经验。这种“跟名师”的方式,得到培训医师的普遍欢迎,他们认为名师的诊治思路,对医理的深刻体会,可以帮助他们在今后从医的道路上迈出稳健的步伐,少走弯路。

5、发挥各专科的中医优势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努力充分发挥各专科培训基地的中医优势,突出中医特色。做到根据各自专科的特点,在医、教、研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中医优势。如妇产科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国家级重点专科这一平台,在已形成的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的研究、中医诊治不孕症、女性生殖道炎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综合研究、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异位妊娠的中医药研究等5个稳定而可持续的研究方向方面,要求培训医师掌握以上的进展动态,并且在临床中得到真正的应用。要求每位培训医师对自己所管辖的病人,做到独立进行四诊,提出中医的治疗原则,并且拟定方药,同时还要负责做好实习医生的带教工作,指导实习生的中医处理思维,从医教上使到培训医师得到中医技能的锻炼。

此外,内分泌专科培训基地,除了要求培训医师参与医疗工作之外,还要求他们参与授课,注重教学相长,培训医师在参与《伤寒学》的授课过程中,必须首先充实自己,提高自我。在教授的过程,加深对《伤寒论》原文的理解,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总结规律,不断思考,不断提升自我。积极探索适合培训医师成才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

消化内科培训基地,充分利用专科师资力量充足的有利条件,采取科内拜师的模式,通过教师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以及随师应诊,提高培训医师中医四诊能力。

骨科、外科培训基地,注重技能的培训,提高培训医师的动手能力。

呼吸专科培训基地,注重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敷贴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每月均对重点病种进行回顾,对中医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不断优化诊疗规范,突出中医特色。

三、成绩与展望

1、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

(1)率先建立了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制定并规范了相关制度,保证了培训工作规范开展,保证了培训质量;

(2)培训基地的启动,吸纳了优秀的中医专业人才,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平台与实力竞争机会;

(3)整合现有医师资源,形成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导师团队和资源,提升我院医师医疗、培训、教学、科研的实力。

2、存在的困惑或问题

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而且涉及到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等多方面,期望能得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及资助。

(1)中医专科医师的培训不但为本医院培养人才,也应当承担为其它中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培养中医专科人才的功能,如何保证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普及化,规范化,科学化,需要获得政府和主管部门在政策层面的支持。

(2)对于培训合格的专科医师,除了部分留在本院外,其他的出路仍不明确,需要有关部门加以研究解决;

(3)培训基地建设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等困难,直接影响培训质量。

3、展望或思路

为进一步做好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工作,我们要在工作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各专科基地的建设,层层落实,加大培训工作的监督考察力度,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使每个培训医师都得到充分锻炼,使培训工作保质保量地进行。为医院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中医专科人才。

要不断参考学习现代继续教育理论和国内外专科医师培训先进理论和经验,结合中医传承特点,进一步探索中医专科医师培训规律与特点,完善现有的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和方式,充分突出中医特色,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和完善培训基地。理顺培训医师进出口等一系列机制,发挥我院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经验和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将经验推向全国,努力开创中医专科人才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