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6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6例临床分析

李金花高淑丽

李金花高淑丽(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154100)'

【中图分类号】R5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159-02

【摘要】本文报告5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均经颈颅多普勒及脑血流图确诊。对其发病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意见。56例均给予病因治疗、镇静、扩张血管、促进神经代谢药物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治疗

本科从2009年至今,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56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l一般资料56例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男女之比为1.24:1,年龄最小37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55.5岁,其中50岁以上43例。

1.2临床表现

1.2.1眩晕5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特点是病人感觉自身为旋转性,部分病人眩晕为浮动感或摇摆感,易可觉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或倾斜,伴恶心、呕吐,反复发作,可迅速缓解。常在活动或体位变动时突然出现。如突然转头、转颈,突然起床,站立等均可诱发,43例摄过颈椎片,33例显示骨质增生,一般不伴耳鸣、耳聋。

1.2.2头痛35例有头痛.以后枕部头痛多见,也可表现为顶枕部疼痛,性质以跳痛为多。

1.2.3视力障碍表现为眼花,一过性黑蒙、暗点、偏盲、复视等共6例。

1.2.4其他伴发症状听力下降、呛咳、言语不清,面部及肢体麻木,四肢无力,走路不稳或暂性遗忘等6例。

1.2.5脑干受累体征颅神经损害、眼震、感觉障碍、反射亢进、病理征、共济失调等3例。

1.2.6特殊表现①倾倒发作:表现为突然双下胺无力、倒地、意识清楚,几分钟后恢复。本组遇到典型发作2例,均约5分钟左右恢复,多在突然转头时出现上述症状;②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侧手麻、刺痛、桡动脉搏动迟缓等,上肢血压相差2.67kPa以上。

1.3辅助资料

1.3.1颈颅多谱勒及脑电图检查TCD表现为椎-基底动脉出现收缩期流速降低。脑血流图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3.2颈椎片侧斜位片,41例中有33例显示明显骨质增生。

1.3.3血脂高、眼底动脉硬化等28例。

治疗经过:给予扩张血管药物为主治疗,部分病人

加用颈椎牵引和血管扩张剂等,均取得满意疗效。

2讨论

椎-基底动脉系统是榷动脉和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总称。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垂直上升,穿行于颈6至颈1椎体的横突孔,后经枕骨大孔入颅腔,沿延髓腹侧面向上向内走行,在桥脑下缘,左右两条椎动脉汇合成单一的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主要供应小脑、脑干、丘脑后半部,忱叶及颞叶的一部分。所以,惟-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表现为内耳、脑干、间脑、枕叶、颞叶等组织功能缺损的症状,症状多样,复杂多变,常见的症状为眩晕、视幻觉、视野缺损、忱部疼痛、共济失调、晕厥、感觉障碍等。其症状和体征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并可反复发作。

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①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动脉的粥样硬化以及小分支透明样变性可使管腔变小,弹性下降,②颈椎病:以骨质增生及惟间隙变窄最常见,其次是颈曲变直,椎间孔变小;③血液粘稠度增高;④颈椎外伤,⑤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低血压和血溶量不足等。

下列标准,可作为早期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小足的参考:①具有明显动脉硬化表现的中老年人,尤其台并有颈椎骨质增生者;②反复出现发作性、短暂性的以眩晕为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症状。且发作时可查出一过性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主要以脑干缺血和共济失调为常见);③除外眼部、耳部等疾患所致眩晕及脑干其它病变。

治疗本组病人同时均根据病因给予治疗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颈椎病、控制血压过高或过低。急性发作期用药物控制眩晕、卧床休息、适当给予镇静、安定剂等,同时用血管扩张药物如:654-2可解除痉挛,改善微循环,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嗪12mg,每日一次,尼莫地平20mg,每日3次,或口服脑脉康、藻酸双脂、维脑路通、复方丹参等,部分病人加扩溶剂低分子右00ml,每日一次,有降低血液粘度作用。促进神经代谢药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褒B1等。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脑组织血氧供应,明显改善眩晕症状。光量子血疗法,可改变血液流变学性质,调节细胞钙离予浓度,增强细胞携氧能力及对氧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冯立群.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及供血不足[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4.

[3]瞿东滨,钟世镇.椎动脉分段的临床解剖学特点[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1999;8(1):334.

[4]韩伟,欧阳甲,盛伟斌,等.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的MRA改变及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

[5]范炳华,吴良浩,吴玲光,等.椎动脉性眩晕的血管形态学变化及分型研究[J].中国骨伤,2005.

[6]任先军,梅芳瑞.椎动脉发育不良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MRA影像及临床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