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德青岛之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论日德青岛之战

曲利杰

曲利杰中国海洋大学

摘要:

1914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借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无暇东顾之际,出兵山东,发动了进攻青岛的日德之战。本文就日德青岛之战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几个方面对这场战争进行论述。

关键词:日本德国青岛野心

一、日德青岛之战爆发的背景:

1868年明治维新后,由于在改革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通过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和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最终奠定了东亚霸主的地位,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扩张野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元老井上馨在给大隈重信首相和山县有朋的信中声称:“此次欧洲大战对于日本国运之发展乃大正新时代之天佑,日本国必须以举国一致之团结享此天佑,确立日本对东洋之权利。”

此时的日本也正处在国内外交困之中。日本国内财政濒于破产,黄金储备不断减少,中小企业大量破产;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进一步激化。人民对统治阶级不满,接连发生暴动,从1912年到1914年初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日本内阁竟然更换三次。国际上,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列强形成了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和以“的德奥”为首德同盟国两个对立军事集团。

日本早在德国占领时期就不断对青岛进行经济和政治渗透。就经济方面而言,到1913年,日本贸易额占青岛贸易额的37%,仅次于德国;就政治方面而言,日本政界要员络绎不绝的前往青岛,刺探虚实,搜集情报;[陆安著:《青岛近现代史》青岛出版社出版,2001年,第39页]据《胶澳志大事记》记载,1913年-1914年期间,日本政府要人及驻华头目更是频繁的在青岛出现。日本军政要员频繁的来青岛进行“考察”和“勘探”,表明日本侵占青岛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1914年一战的爆发为日本帝国主义取代“德国”提供了“契机”。

二日德青岛之战过程

战争刚爆发,日本政府就着手制定进攻青岛作战方案,积极进行战争部署。1914年8月15日日本向德国下最后通牒:“一,立即撤退日本及中国海上之一切德国军舰,不能撤退者立即解除武装;二,在9月15日以前,将全部胶州租借地,无偿无条件交付于日本帝国官宪,以备将来归还中国。”[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上,第381页。]并限8月23日正午前答复。德国对此置之不理,日本政府便于1914年8月23日向德国宣战。

1914年9月2日日军第十八师团三万余人在师团长神尾光臣中将的指挥下,从山东半岛北部龙口登陆,相继攻占莱州、昌邑、平度、潍县、高密到达胶州等处。在此前,为避免战火延至中国,北洋政府曾宣布中立,但是此次日军登陆和攻城夺池,事先根本不通知中国政府,完全无视国际法关于不得侵犯中立国的规定。

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强征民夫、劫掠物资、种种暴行层出不穷。为最大限度的占领山东,日本要求中国政府将山东省境黄河以南划为交战区,以便日本行军,并要求我国撤退胶济沿陆及潍县一带之驻军。

这一要求最初为北洋政府所拒绝,但在日本威胁下,中国方面同意将潍县以东地区划为非中立区。然而袁世凯政府的无能软弱不仅没能满足日本的贪欲,反而助长了其侵略气焰。日军根本无视其规定,9月26日军400名悍然侵占“战区”以外的潍县车站,并迫令中国军队和官吏退出铁路沿线附近。中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要求日本立即撤退该车站之军队。但是日本不但不撤军,反而恃强狡辩,并继续率军西进,10月6日日军又进攻济南车站,占据胶济路全线及铁路附近矿产,并驱逐铁路和矿山的中国工作人员,全部改用日本人管理,完全控制了胶济铁路。至此山东省大部分被日军占领。[高书全、孙继武、顾民著:《中日关系史》第二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6页]

9月18日,日军又派崛内文次郎支队作为日军第十八师团的第二批派遣部队,从青岛崂山东麓的仰口海湾登陆,迅速进攻李村,并与龙口登陆的第一批部队等会和。9月23日,英军西库斯联队900多名威尔士士兵和300多名印度士兵也从崂山湾登陆,抵达李村与日军汇合,完成了对青岛德军守军的陆上包围。10月10日,日军又增派一旅到山东,此时侵略山东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五万人。10月2I日日英联军对青岛形成合围之势,绕开德军炮台火力,从德军背后呈半圆形包抄过来,德军失去了据险防守的有利条件。

10月31日,日军同在崂山登陆的英军向青岛的德军发起总攻。在青岛的德军最终无力与日军作战,便炸毁所有炮台和军火,并将所有船舶炸沉于胶州湾港口。11月7日,德军向日英联军投降,双方签署停战协议。11月11日日军入城侵占青岛,14日发布占领青岛宣言,16日对青岛实行军管。日本开始了对青岛的第一次殖民统治。

日德青岛之战,德军战死180人,负伤227人,疾病271人,合计678人。日本陆军战死548人,受伤1520人,疾病1173人,病亡80人,共计3321人,海军死亡326人,伤病3981人。英国军队战死12人,病死1人。

至此这场继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第二次在中国土地上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的战争以德国的失败告终。

三、日德青岛之战影响:

(1)对青岛及中国的影响:日德之战,给青岛及山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据《胶澳志》记载:“战后的青岛“人则疮痍,屋则焚毁,船坞沉没,港湾堵塞。工商业全部停顿达半年之久,民族工商业从此一蹶不振,直至1922年底青岛被中国政府收回时尚未完全恢复”。[袁荣叟编:《胶澳志》,青岛市档案馆重印-影印本-青岛:青岛出版社,2011,第29页。

]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围绕“二十一条”“青岛山东主权”等问题的外交谈判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2)对日本的影响:日本占领青岛,取代了德国在青岛及山东的地位。日本在东亚的国际地位也骤增,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也更加膨胀,在此之后日本对中国进行了疯狂进攻与掠夺阶段,同时也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另一方面日本在东亚地位提高的同时,打破了原有的东亚传统政治格局,开始形成美日两国争霸东亚的新局面。

(3)对德国的影响,日德青岛之战以德国的失败告终,这场战争使得德国在东亚最后的殖民权利的丧失,德国在华势力从此一蹶不振。一战后的召开的凡尔赛会议上严重破坏了德国的独立和完整,对德国的过分削弱导致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滋生了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成立的土壤,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结语:

1914年的日德青岛之战,不仅对青岛及山东,同时对德国和日本等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中却有着深远意义。日德青岛之战已经过去100多年,但是,往事并不如烟,在青岛五四广场上,屹立着醒目鲜红的雕塑-五月的风,时刻警惕着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参考资料

[1](日)井上清著,宿久高译:《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93页。

[2]吴廷穆著:《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49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日本侵华七十年史》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49页。

[4]陆安著:《青岛近现代史》青岛出版社出版,2001年,第39页。

[5]王芸生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41页。

[6]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上》,第381页。

[7]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档案出版社出版,1986年,第150页

[8]高书全、孙继武、顾民著:《中日关系史》第二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5页。

[9]张忠绂著:《中国民国外交史上》国立北京大学出版组,1936年

作者简介:曲利杰,女,现为2013级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门史研究生,主要从事中日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