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解郁汤治疗乳腺病136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4-14
/ 2

清肝解郁汤治疗乳腺病136例

尹艳明

尹艳明(吉林双辽市中医院136400)

【中图分类号】R271.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4-0300-02

【摘要】目的观察136例乳腺增生病采用清肝解郁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和跟踪方式对患者用药治疗后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用清肝解郁汤治疗136例,有效率达94%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通过临床观察,本治疗方法治愈率高,不反弹,避免手术治疗。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清肝解郁汤治疗

乳腺病是目前临床妇女常见病及多发性疾病之一。多见于中年妇女。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有其良好的效果,患者常见月经来前出现乳房胀痛,伴有肿块。笔者运用清肝解郁汤治疗36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36例患者,均为女性,已婚,年龄最大为45岁,最小为35岁,病程最长为2年,最短为2周。

1.2诊断标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参照,既往月经不调,经前出现乳房胀痛,两侧乳房有不规则肿块,呈结节状,大小不一;舌质红,苔白脉弦滑。

1.3治疗方法:治宜清肝解郁,活血止痛。软坚散及结,方用清肝解郁汤,药方组成为:贝母20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青皮20克、远志10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桔梗10克、木通15克、苏子15克,香附20克,水煎服300ml,分3次温服。1.4随证加减:若肿块较硬,舌质红,脉沉涩者加乳香15克,没药15克,桃仁100克,红花10克。

1.4疗效标准与结果: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乳腺的诊断依据拟定,见乳房胀痛及肿块消失,1年以上无复发。治愈1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

1.5随访情况:对治疗好转病例进行1年随访,治疗后见16例,复发2例,由于情绪不畅,长期劳累造成,其余均未见复发。

2病案举例

病案1:女性36岁,2007年初诊,因双侧乳房胀痛,触诊乳房无肿块,每次行经前情志变化明显,易怒,饮食减少,暖气,食后胀饱,乳房胀痒作痛,胸闷胁胀,精神抑郁,时有叹息,舌淡,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乳腺增生病,肝气郁解型,治则清肝解郁,活血止痛,方用清肝解郁汤;药用:贝母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桔梗10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青皮15克,远志15克,木通15克,苏子15克,香附20克,每日1剂,水煎服300ml,分3次温服,3剂后乳房胀痛明显消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效果明显。

病案2:女性40岁,2006年11月5日初诊,因乳房胀痛,有肿块已2年,最近胀痛加重,不能工作3日,就诊自述双侧乳房在来月经前7日开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之变动而增减,饮食减少,嗳气频作,近日出现肋痛如刺,痛处不移,入夜更甚,肋下乳房自查已触及肿块,大小不一,舌质紫暗,苔薄,脉象涩。中医诊断:乳腺增生病,肝气郁结型。治则清肝解郁汤加减。药用:贝母20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川芍15克、青皮20克、远志15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桔梗10克、木通15克、苏子15克、香附15克,根据肿块较硬,舌质紫暗,脉涩、加入乳香20克、没药20克、桃仁10克、红花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300ml,分三次温服,3剂后胀痛明显减轻,10剂乳块明显减少,续服7剂后乳块完全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效果明显。

病案3:有一患者男性,38岁,于2008年5月1日就诊,因乳房受外伤,出现乳房一侧肿块已1年。最近出现疼痛不适,不能重体力劳动已7日。夜间并出现刺痛感,痛处固定不移。近日情绪易怒,不思饮食舌质暗,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单侧乳腺增生。肝郁气滞型。经彩超检查诊断:单侧乳腺增生。西医建议手术治疗,本患者不同意。复来中医治疗,治则清肝解郁,活血止痛。方药;清肝解郁汤加减。药用;贝母20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白勺15克、川芎25克、青皮15克、陈皮15克、桔梗15克、苏子15克。加入乳香、没药各20克、红花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300毫升,分三次温服,服7剂后疼痛明显消失,续服14剂后乳块明显消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疗效很显著。

3讨论

1、乳腺疾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尤其在经绝最最多,也见于卵巢未充分发育成熟时期,常为不孕妇女,有月经不规则,很少发生在月经初渐成绝经后,故说明本关疾病的发生与卵巢激素分泌过多或使用雌激素的妇女或雌激素增高时故可出现本病,至于男性乳腺,男性乳腺增生、乳房肥大症,可因外伤、炎症、肿瘤,使睾丸功能或因肝炎\肝硬化等,故因激素过多或雄激素不足引起雌激素失调至男性乳房发育。乳腺病属于中医的”乳癖”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是肝气郁结,痰凝血瘀,冲任失调,其中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病位在肝、脾、肾,病性是本虚标实。

2、肝气郁结由于情志不畅,久郁伤肝,致气机郁滞,蕴结乳房胃络,经络阻塞不通,故乳房疼痛,肝郁化火,灼津为痰。气滞血瘀,起滞痰凝血瘀结聚成块故是乳房肿块。女子乳头为厥阴肝经所主,乳房为阳明胃经所属,胃与脾相表里。根据肝脏的生理特性,肝属风木,喜条达,为载血之脏,体阴用阳,为冲任二脉之所系,肝失条达,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脾失中阻,气和不畅,肝脾气逆,脾伤则痰浊内生,痰凝互结,故见乳房肿块,冲任二脉起于胞宫,冲为血海,任主胞宫,其气上行为乳,下行为经,冲任与肾相并而行,若肾虚,冲任失调,气血瘀滞积累于乳房,胞宫或乳房疼痛而结块,或月事紊乱。由此可见脾气逆,痰凝血瘀或冲任失调,气血瘀滞而致乳房疼痛而出现肿块,月事紊乱等,故用清肝解郁汤药物。

中医理论认为,此方具有疏肝理气,调脾、活血止痛散结的目的。西医对囊性乳腺增生,结节性乳腺增生、块状乳腺增生及乳腺纤维瘤,唯一的治疗手段常常采用手术治疗,这种方法对女性,特别是青年女性或未婚女性患者带来心里负担,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能在养肝血基础上而加平和理气调脾药,以疏肝理气,调脾活血化瘀止痛,软坚散结,本组36例,患者采取此方法治疗,对乳腺增生症、乳腺病、乳腺纤维瘤和男性发育等乳腺病疗效显著,经临床应用证实治疗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未见复发,取得较好药效,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南杨,刘东2007年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调查分析.中国药事,2008、17(1):57.

[2]张立、清肝解郁方法治疗乳腺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6-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