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行体系下电网安全调控问题分析韩海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大运行体系下电网安全调控问题分析韩海鹏

韩海鹏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夏县供电公司山西夏县0444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电力事业逐渐进入到了一个最新的发展阶段,这一点也加强了我国电网的专业化,基于这一点我国也提出了大运行体系,这样能够保证电网的发展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电网的运行增加了一定的限制性条件,其中调控和运行的安全风险也在逐渐增加,还需要展开相关的良好对策,以期能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大运行体系;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网络体系也日益完善,并进入了大运行时代。在国家资源逐渐优化配置的背景下,电网开始采用大运行体系,使电力公司在设备运行与管理运行取得了极大地成就。在大运行体系下,电力公司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实现了电网的整体优化。本文从电力网络的大运行体系出发,分析电网调控运行中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大运行体系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其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人们的财产和生命的主要安全,同时也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并且在近年来,很多国家都相继出现了大面积停电的事故,这样的情况对于地区中的经济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灾害和影响,也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方式敲响了警钟。因此在电网事业中建立起大运行体系,主要就是需要整合电网电镀的运行,还有设备运行的相关工作,这样也能够调整调度体系的功能结构建设,优化管理和业务的流程。同时在我国的电网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基于整体环境的考虑,还需要寻找到比较专业的发展线路,这样才能够良好的优化和调整我国电网的主要结构。因此在大运行体系过程中,针对电网的调度和资源设备进行优化和管理,这样才能够达到电网设备的良好结合,完成调度资源一体化的资源配置。

2大运行体系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分析

2.1内部因素

电网调控运行风险的内部因素,也是主要因素分为集约化、硬件、电网管理以及系统运行等因素。集约化因素是指大运行体系的电网调控相较于传统电网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转换电网管理模式的时候,大运行体系模式所涉及的业务集约化业务将会对原有的系统调控策略加以改变,像系统整体调控,或者继电器保护控制等多个方面。而且大运行体系下的一体化调控,更为精细的要求着每个细节,但是会让系统运行风险随之增加。系统硬件因素是指设备自身就有安全风险存在,例如断路器、服务器或者是继电器等设备,这些设备在长期运行的情况下,安全隐患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一旦暴露出这些安全隐患,势必会对电力系统造成致命的损害。管理因素是指在系统内部的自我管理和调整中所存在的故障,例如缺乏先进技术、操作误区等等,都会让系统调度过程中产生不足之处。同时当系统死机以及崩溃的时候,也会导致电网系统出现失控现象。总而言之,电网调控的内部因素是导致电网调控运行出现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但也是可以进行控制的风险因素。因此只有将电网内部因素加以良好的控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将系统的安全因素控制好,进而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

2.2外部因素

电网的外部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例如气候和地质灾害,同时还有人为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很难得到控制的,但是在进行控制的时候有必要通过相应的“刺激”进行,比如为了让地质和气候灾害的危害尽可能的降低,就需要在进行电网线路建设的过程中适当加强其安全等级,例如抗震性能等。人为因素也是引发电网故障的重要影响因素,比如在进行操作的时候马虎不仔细,导致操作失误;或者是错误进行设备参数的配置等都会让电网运行出现故障。

3促进大运行体系电网调控运行安全的有效对策

3.1加大风险识别和分析

控制和管理安全风险的系统工程是相对复杂的,因此,控制安全风险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对电网风险管理的体系化加以保证。其中电网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其控制以及风险管理,而这些内容已经在管理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再通过动态化系统监控和识别的运用,实现了风险控制的目的。在安全管理中,电网风险识别和评估是其重要基础。首先,通过监测系统对整个网络的运行实况加以采集和监控,并与电网检修计划和运行方式相结合,进行近期运行风险等级的评估,检测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供电需求和运行调控之间的矛盾,由时间累积所出现的安全问题等。上述的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数据监控分析的应用进行电网运行状况的分析和判断,再将设备基本运行数据与安全阀值相结合,对系统出现的风险隐患的可能性加以判断。风险评估是分析和研究数据的,并对风险发生几率和相应的影响范围加以检测。等到结束评估工作之后,就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有助于选择风险控制预案,并能在风险形成的时候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3.2积极提高风险解决能力

在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前提下,还需要构建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风险控制机制,并加以完善,这就需要进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应用,以此加强对风险的排除和控制,并利用预案设计对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正确处理,与此同时还让不断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环节与环节之间以及环节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并且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积极定时定期进行电网系统的检查,加大排查和治理隐患力度,在充分结合了人与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风险事故应对方案的建立,及时发现和解决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在工作实践中,还要积极进行仿真模拟演练,进而让各部门之间逐渐形成协调配合机制,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人员抢修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降低风险危害和提高管理水平。

3.3构建调控一体化的系统技术体系

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电网调控和运行中,让技术支持系统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系统的适应性也是保障电网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原则就是具有系统一体化的设计,细节化的管理平台,共享化的模型数据,简单统一化的维护,并且模式化组件化的建设。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完善首先就需要加以硬件设备的完善,保证硬件设备能够良好的适应于电网,并对安全风险防范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并将计算机系统归入日常工作重点内容中。电网系统在升级的过程中应该以安全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其根本基础,让系统的适应性得以保障,同时还需要加强监控工作。

3.4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

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就是在进行加强安全风险防控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有关人员的相关基础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定时定期的对调度和运维人员加以相关工作内容的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核,或者开展模拟演练活动的方式,保证相关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能适应于电网发展和变化。同时还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以及奖惩制度,对内部员工的薪酬待遇加以浮动管理,以此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意识,促进其主动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创建出良好的工作氛围。此外,还需要进行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的全面强化,努力抓好薄弱环节工作的完善,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人力、财力和物力的组织,进行采集和勘察数据,进而制定出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

4结语

总之,大运行体系下的电网调控运行与传统电网调控方式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难以比拟的,而且随着新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调控方式的不断进步,让我国电网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迈进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在应用合理的管控思路,从根本上加以安全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进而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促进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章龙.探讨大运行体系下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4,10:108+107.

[2]黄剑峰,魏美兰.基于大运行体系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与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8:137-138.

[3]钟利群.基于大运行体系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及对策探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