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融安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2015年融安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银干莲

广西融安县长安镇卫生院545400

【摘要】目的:了解2015年融安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融安县2015年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全县共报告传染病病例1989例,死亡10例;年发病率为672.81/十万,死亡率为3.383/十万,病死率为0.503%。其中甲类传染病0种;乙类传染病8种共626例,发病率为211.754/十万,死亡10例,死亡率为3.383/十万;病死率为1.597%;丙类传染病发病报告4种共1363例,发病率为461.056/十万,无死亡病例报告。结论:融安县法定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85岁以下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农民占乙类发病总数的81.31%,散居儿童占丙类发病总数的59.574%,幼托儿童占丙类发病总数的26.853%。传染病的防控重在预防,但不同病种,不同人群的疫情不平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靠的防治策略,达到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控制;蔓延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均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但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不断出现频繁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在此趋势中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1]。有学者提出:不断强化人们自我病症防范意识,做好传染病控制和监测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2]。为了解和掌握融安县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融安县2015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疫情监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融安县统计局。

1.2统计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MSExcel软件对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统计。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015年融安县共报告传染病病例1989例,死亡10例;年发病率为672.81/十万,死亡率为3.383/十万,病死率为0.503%。其中甲类传染病0种;乙类传染病8种共626例,发病率为211.754/十万,死亡10例,死亡率为3.383/十万;病死率为1.597%;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艾滋病(HIV)、肝炎、狂犬病、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淋病、梅毒。丙类传染病发病报告4种共1363例,发病率为461.056/十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的病种有: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及手足口病。

2.2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及顺位

2015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及分布。(详见表1)

2015年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及分布如下。(详见表2)

2.4人群分布

2.4.1年龄、性别分布

乙类传染病年龄组发病情况依次为:0岁组(2例)、2岁组(3例)、3岁组(1例)、4岁组(1例)、10~14岁(2例)、15~19岁(5例)、20~24岁(23例死亡1例)、25~29岁(53例)、30~34岁(46例死亡1例)、35~39岁(62例,死亡1例)、40~44岁(60例)、45~49岁(67例死亡2例)、50~54岁(65例死亡1例)、55~59岁(42例死亡2例)、60~64岁(75例)、65~69岁(50例)、70~74岁(31例死亡2例)、75~79岁(25例)、80~84岁(9例)、85以上(4例);男女之比为2.682:1。

丙类传染病年龄组发病情况依次为:0~14岁(1240例,占丙类发病数的90.976%)、15~19岁(4例)、20~24岁(6例)、25~29岁(16例)、30~34岁(9例)、35~39岁(11例)、40~44岁(9例)、45~49岁(4例)、50~54岁(14例)、55~59岁(9例)、60~64岁(16例)、65~69岁(10例)、70~74岁(6例)、75~79岁(4例)、80~84岁(4例)、85以上(1例);男女之比为1.391:1。

2.4.2职业分布

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职业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509人(占乙类发病总数的81.31%),家务及待业35人(占乙类发病总数的5.591%),离退人员18人(占乙类发病总数的2.875%),商业服务15人(占乙类发病总数的2.396%),不详9人(占乙类发病总数的1.438%),工人及干部职员各6人(各占乙类发病总数的0.958),散居儿童、学生及民工各5人(各占乙类发病总数的0.799%),医务人员及其它各4人(各占乙类发病总数的0.639%),幼托儿童2人(占乙类发病总数的0.319%),教师、公共场所服务员及海员长途驾驶员各1人(各占乙类发病总数的0.16%);说明我县乙类传染病发病主要集中于农民。

丙类传染病发病主要集中于散居儿童,发病报告812人(占丙类发病总数的59.574%),幼托儿童366人(占丙类发病总数的26.853%),农民107人(占丙类发病总数的7.85%),学生64人(占丙类发病总数的4.696%),商业服务、医务人员、工人、离退人员及不详各2例(各占丙类发病数的0.147%),教师、公共场所服务员、民工及干部职员各1例(各占丙类发病总数的0.073%)。

2.5时间分布(详见表5)

2.6各类甲乙类传染病分析

2.6.1肠道传染病

本年报告发病20例,报告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3.195%;无病例死亡。

2.6.2呼吸道传染病

本年报告发病302例,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8.243%;死亡2例。

2.6.3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本年发病报告1例(狂犬病),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16%,死亡1例。

2.6.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本年报告发病303例,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8.403%;死亡7例(艾滋病7例),病死率为2.31%。与去年同期(297例)相比上升2.02%。

2.6.5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本年报告发病303例,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8.403%;死亡7例(艾滋病7例),病死率为2.31%。

2.6.6乙类传染病发病报告构成比:

呼吸道传染病48.243%,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48.403%,肠道传染病3.195%,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0.16%。

3.讨论

融安县2015年乙类传染病均为散发病例,只有丙类中的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中有聚集性病例。发病顺位乙类依次为肺结核、肝炎、艾滋病、淋病、梅毒、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狂犬病;丙类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分析结果显示:

3.1融安县2015年肺结核发病率为10.22/十万,男性高于女性,疫情常年流行,季节性变化不明显,这可能与融安县全年气候温和有关。有文献报道个人收入低,在家庭经济中承担主要责任、吸烟过量、饮酒、生活事件刺激量大和消极应对等是男性肺结核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4]。另外,男性患糖尿病、矽肺、恶性肿瘤、艾滋病以及过度劳累等易诱发结核病。今后防治肺结核工作的重点是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全社会各界参与到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来,做好政府部门的参谋,确保各级经费按时拨款到位,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重点在农村居民、男性易感人群中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国家有关免费治疗政策,提高全民防护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加强医防合作,将重点放在结防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工作上,真正有效监测和控制肺结核疫情。

3.2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融安县2015年肝炎发病率为6.66/十万,针对不同类型的肝炎,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甲型肝炎,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把好“病从口入”关,同时接种甲型肝炎疫苗保护易感人群为主的预防措。乙型肝炎,加强托幼保育单位及其他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餐具、食具消毒制度。理发、美容、洗浴等用具应按定进行消毒处理。医疗器械一用一消毒,加强血液制品严防医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今后防治肝炎重点是继续加强乙肝疫苗常规接种,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提高群众预防乙肝、接种乙肝疫苗的主动性,最终达到降低乙肝发病率的防控目标。对于以性传播为主的艾滋病、淋病和梅毒的预防措施主要是严励打击卖淫嫖娼行为,教育广大民众洁身自爱,杜绝多个性伴侣的行为,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能有效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同时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的防控措施。狂犬病以犬的管理为主,捕杀野犬,管理和免疫家犬,人暴露后及时彻底冲洗伤口后视伤口严重程度接种狂犬疫苗或联合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

3.3丙类传染病发病最多的是手足口病,全年发病998例,主要集中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搞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5]。目前大力推广手足口病疫苗的预防接种,对于预防由EV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保护率可达97.00%以上。

综上所述,2015年融安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共12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传染病的病种找到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做好相应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才能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徐文丽.社区传染病发病情况以及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措施研究[J].医药,2015,8(8):259-259.

[2]文受荣.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及预防控制策略概述[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6(4):779-779.

[3]靳成娟,杜建,杨怀盛,等.中国人群结核病发病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J].军事医学,2014,38(5):355-364.

[4]何志青,胡贵方,资青兰,等。影响男性肺结核发病的相关因素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095-3097.

[5]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0